一年多來,“吹哨報到”改出實效,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加強,城市治理資源力量優化整合。市發展改革委、交通委、衛生健康委等32個委辦局下沉,從制約回天地區的瓶頸問題入手,有效引導行政資源沉到基層去、圍著問題轉,一竿子插到底,解決居民身邊事。回天行動首戰告捷,體現了北京城市治理的巨大進步。
8月16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再次來到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檢查優化提升回天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落地情況。蔡奇強調,實施回天地區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回天有我”社會服務活動,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際行動,是構建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的具體實踐。要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努力把回天地區打造成多方參與、居民共治的大型社區治理樣板,建設充滿活力、美好幸福的新家園。
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居住人口高達86萬人,是北京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超大社區,回天三年行動計劃始終受到社會高度關注。回天地區曾經是“睡城”,由于從業、居住失衡問題嚴重,每天有大量居民在回天地區與市區間往返通勤,交通系統超負荷運行。回天地區不僅是一個交通問題嚴重的“堵城”,還面臨優質醫療、教育、文化資源匱乏等問題。
此前十多年,回天地區一直進行“突圍”,但管理難題日益突出的局面沒有緩解,如今“回天困境”正在一步步得到破解。2018年8月16日,《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出臺,北京市委市政府將回天地區作為范本,著手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三年行動計劃聚焦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旨在優化提升當地基礎設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一年來,涉及教育、醫療等領域的67個項目順利開工,其中35個項目已經完成,回天地區環境正在得到改善,多方參與、社區共治的氛圍正在形成,居民認同感、歸屬感明顯增強。
“三年行動計劃”出臺滿周年,一月一個樣,一年大變樣。針對此前交通亂、秩序亂、環境亂,有關部門抓住痛點、對癥下藥,在回龍觀至上地建設開通了全市首條高架全封閉的自行車高速路,開通一個月使用者就達到25萬人次。原本規劃2008年完工的林萃路,是一條老大難的“斷頭路”,三年行動計劃推出后,周邊廠區在今年初正式啟動拆除,預計林萃路斷點將在2020年打通,屆時將成為回天地區重要的南北交通動脈。一年來,回天行動啃下不少“硬骨頭”,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狀況隨之改觀,“大城市病”癥狀初步緩解。
回天地區一年大變樣,這種成效是北京城市治理的生動縮影。去年年初,北京市把“街鄉吹哨、部門報到”作為“一號改革課題”,建立服務群眾的響應機制,著力破解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難題。一年多來,“吹哨報到”改出實效,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加強,城市治理資源力量優化整合。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市教委、市衛生健康委等32個委辦局下沉,從制約回天地區的瓶頸問題入手,有效引導行政資源沉到基層去、圍著問題轉,一竿子插到底,解決居民身邊事。回天行動首戰告捷,體現了北京城市治理的巨大進步。
回天地區發生的趨勢性向好變化,離不開各基層力量的廣泛響應、參與和支持,“回天有我”成為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幸福家園的重要基礎。回天行動一周年的變化再次證明,要根本解決“睡城”問題,必須牢牢扎根和依靠基層力量,引導支持回天居民就近就地就業,引導更多年輕人發展知識密集型科技服務業,積極發展各種生活性服務業。
回天行動是北京市破解大型社區治理難題的精彩樣本,也是治理“大城市病”的精彩樣本。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成效突出,接下來的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堅定有序、穩扎穩打、善作善成,爬過這個坡,不僅意味著社區治理能力的明顯進步,也將帶動“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在全市范圍生動踐行,屆時更多治理難題將得到有效破解,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將大幅提升。
(責任編輯:DF398)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