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72歲環衛工匿名給臺風災區捐萬元:只想默默做點貢獻

            2019-08-17 10:04: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月工資僅2065元且家庭困難 化名“平一”用信封裝錢寄到當地市政府辦公室

              72歲環衛工 匿名給臺風災區捐一萬元

              受臺風“利奇馬”影響,安徽寧國市近日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超過11萬人受災。災難發生后,出現了暖心一幕:8月14日,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收到了 5封“掛號信”,每個信封裝有2000元,總共1萬元捐款,署名全部是“竹峰鎮平一”。隨即,當地開始了一場接力尋找這位匿名捐款者的自發行動。隨著匿名者的真實身份暴露,這位感動寧國的捐贈者已經感動了中國。

              他是誰

              五封匿名的捐款信 引發全城尋找好人

              受臺風“利奇馬”影響,近日安徽寧國多地暴發山洪,道路被毀、房屋倒塌,致11萬余人受災。災害發生后,8月14日下午4時,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收到了五封掛號信:每個信封里都有2000元,總共10000元人民幣,署名均為“竹峰鎮平一”。

              寧國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信件是匿名的,也沒有標注錢款用途,但我們推測應該是捐款。”匿名捐款的消息曝光后,引發當地網友關注,大家紛紛轉發尋人消息,想知道這位名叫“竹峰鎮平一”的捐款者是誰,更想了解匿名捐款者背后的故事。

              “我們立即通過郵戳找到了寄信的郵局。”工作人員說,他們調取了寧國城東郵政大廳的監控視頻后了解到,信件是8月13日寄出的,寄信人是一位老人,身上的衣服印有“寧國環衛”的字樣。

              “大家很重視這件事,立馬委托我們尋人。”寧國城管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因為監控錄像較為清晰,環衛處立馬組織各公司負責人前來辨認,基本確定了老人的身份。捐款老人名叫樂金美,今年72歲,家住竹峰街道瓦窯鋪村洪家塔村民組,是一名環衛工人。

              找到了

              老人平時十分節儉 家人生病生活窘迫

              當城管執法局初步確定捐款老人是樂金美后,竹峰街道辦事處文明辦的李主任曾上門拜訪,“他就是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家里不富裕,墻都是毛坯、水泥的。”

              8月16日,北青報記者聯系到捐款老人樂金美的兒子樂發志。“父親瞞著家里人捐了1萬塊,家人也是在朋友圈看到了尋人信息后,才知道這件事。”樂發志說,雖然他看到視頻的第一眼就確認那是他父親,但仍然不敢相信。“他最初不承認自己捐了錢,我再三追問,他才告訴我錢是捐給因為臺風受災的村民。”

              “剛得知父親捐款的消息時,家里人都不太理解。”樂發志坦言,“家里經濟狀況不太好,1萬塊對我們來說不是小數目。”樂發志告訴北青報記者,父親已經做了十多年的環衛工了,“他之前一直在家務農,后來因為年紀大了,做不動農活了,就開始做環衛工養家。”據樂發志介紹,父親每月的工資和用餐補助加起來只有2065元,“平時他自己也舍不得花錢,生了病也是能扛就扛,省下來的錢應該都攢起來了。”

              談及家中近況,樂發志說:“家里最近不太平靜,花了很多錢。”他的母親去年跌倒導致手部骨折,他的妻子今年年初也查出患上了鼻咽癌,治療已經花費了15萬元左右。北青報記者聯系上樂發志時,他正在養雞場工作,“我昨晚9點就出門工作了,一夜都沒能回家,我們一家人都是農民,掙的都是辛苦錢。”談到妻子后續的治療費用,樂發志說:“現在的經濟狀況還是能撐得下去的,走一步算一步吧。”

              太感動

              只想默默做點貢獻 捐款已經用于救災

              雖然父親是背著家人捐的錢,但是事后老人的解釋卻說服了樂發志。1991年,樂發志家遭遇洪水,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村里垮塌的河堤重新修建起來了,每家每戶都收到了政府發放的大米,“我們家是在大家的幫助下渡過難關的,父親老了,總想為社會做點貢獻。”

              樂發志說,這次臺風來襲,父親通過電視了解到大山里房屋倒塌,很多人因為洪水失聯的情況,“相比受災的人,我們家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但是至少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父親就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幫助他們。”樂發志還告訴記者,“竹峰鎮是我們這里的地名,因為寄信的時候需要署名,他就臨時起了‘平一’這個假名字。”

              談到這次父親捐款的事,樂發志細想之下覺得并不意外。“這不是我父親第一次做好事了。上世紀80年代,父親就向村里的曙光小學捐款,幫助學校改造教學設施;而在90年代初,方坑塢組修橋,不富裕的父親也捐了200多元。”對于父親多次捐款的事情,樂發志表示自己都是后來聽別人說才知道,“父親都是瞞著我們悄悄去捐的。”

              “這次他也是一樣,就想為受災的人做點事情,沒想讓別人知道。”樂發志告訴北青報記者,樂金美沒有料到大家會通過郵政局監控找到他,“我父親現在挺不好意思的,他從來沒想過做這件事會有這么大的影響。”

              寧國人民政府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說,目前老人的捐款已被捐到慈善協會,用于當地的救災工作。

              文/本報記者 張雅 實習記者 趙詣涵 統籌/池海波

            [ 責編:徐皓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