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城市數量達672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9.58%
記者 張欽
截至去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7.94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69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今天(8月15日)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七”——《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 城市發展闊步前進》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
報告顯示,我國城市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1948年末,我國城市共有58個,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大批縣城改設為城市。1949年末,全國城市共有132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65個,縣級市67個;建制鎮2000個左右。改革開放前,我國城市發展過程整體比較曲折,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遲緩。1978年末,全國城市共有193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101個,縣級市92個;建制鎮2176個。改革開放后,我國城鎮化建設進入快速通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持續協調發展,城市數量迅速增加。2018年末,城市個數達到672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297個,縣級市375個;建制鎮21297個。與此同時,我國城市人口規模明顯擴大。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城市人口規模普遍較小。1949年末,城市人口共39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741萬人。非農業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僅有5個,50-100萬人口的城市有7個,20-50萬人口的城市有18個,人口少于20萬的城市多達102個。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城市人口規模持續快速擴大。2017年末,我國地級以上城市戶籍人口達到48356萬人,戶籍人口超過500萬的城市有14個,300-500萬人口的城市有16個,50-300萬人口的城市達到219個,5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有49個。?
從城市占地面積來看,也呈現出大幅度擴展。70年來,隨著城市建設范圍的不斷擴大和行政區劃的調整,我國城市區域快速拓展,如北京市內城區從二環路內擴大到了六環路內甚至更大;深圳市由一個邊陲小漁鎮發展成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大城市。1981年至2017年,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從7438平方公里增加到56225平方公里,增加了48787平方公里,增長了6.6倍。
70年來,我國城市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城市經濟基礎非常薄弱。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城市百業興旺,經濟總量持續快速增加。1988年,全部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只有7025億元,占全國的一半左右。2017年,僅地級以上城市地區生產總值就達到52.1萬億元,占全國的63.0%;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4個城市的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萬億元。地級以上城市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0361個,全年利潤總額達41428億元;而1978年城市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利潤只有477億元。各類所有制工業企業蓬勃發展,私營企業發展迅速。2017年末,地級以上城市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有91579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50.8%。
責任編輯:趙慧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