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晚,四川九寨溝一小伙在工作時不慎被巨石砸傷,由于當地縣人民醫院救助條件有限,需要立即轉院。8月13日下午,航空救助直升機將傷者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安全送至四川省人民醫院接受救治。
8月14日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目前傷者病情已經穩定,正在接受進一步治療。據了解,此次救援行動是四川省航空醫學援助平臺首次應用于日常救援。
直升機救援傷者獲救
四川省人民醫院應急辦主任科員黃雷14日下午告訴北青報記者,8月12日晚上,九寨溝一名小伙在工作中不慎被石塊砸傷,在縣醫院經過緊急救治后,需要轉運至大醫院做進一步的恢復治療。
8月13日上午,患者家屬聯系到一家空中救援機構,該救援機構隨即向四川省人民醫院發出救援請求。四川省人民醫院派出兩名持有國家空中醫療急救資格證書的醫護人員,攜帶基本醫療工具,乘坐救援機構的直升機前往九寨溝。
經過1小時50分鐘的飛行,18時05分,飛機抵達成都港泰通航大廈停機坪。隨后患者被安全送達四川省人民醫院。黃雷表示,目前患者經過救治病情已經穩定,正在接受進一步的恢復治療。
航空救援首次運用于日常救助
黃雷稱,這一次的航空救援行動是患者自行與航空公司聯系的,是自2018年10月四川省航空醫學援助平臺成立以來,首次運用于日常救援。
據悉,四川省航空醫學援助平臺是由四川省人民醫院等機構合作、共同搭建的合作平臺,目的在于為四川省內遠距離、急狀況的醫療轉運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方式。黃雷介紹,目前,該救援平臺輻射范圍還未覆蓋整個四川省,進一步的推行工作仍在開展。下一步,四川省航空救援工作計劃將向更為順暢的飛行路線、空中救援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展。
“空中救護車”需與航空公司議價
“航空救援只是一種轉運方式,承擔的是空中救護車的職能。航空醫學屬于高端醫療,推動開展這項工作有利于拉動整體的應急與急救水平。同時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享受更加便利的醫療服務。”黃雷稱,我國目前對航空救援推向日常生活的工作正在做進一步的規范,今后,空中救援日常化體制將逐漸可行。
文/本報記者 屈暢
實習記者 汪楊清
[ 責編:劉洋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