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限期解決”讓破解民生難題更有保障
馮海寧
國務院辦公廳8月12日印發《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簡稱《方案》),對于諸多民生難題提出了明確的解決時間表,包括2019年底前要解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網上辦理、解決銀行卡解綁和異地注銷難、制定規范水電氣暖等收費的意見,2020年6月底前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等。
社會關注的民生難題,一般都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存在已久比較難解決的問題。比如,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手續繁瑣,涉及老百姓的養老權益,影響部分人群跨區域就業,部分農民工就因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難而中斷社保。近年來情況雖然大為好轉,但仍未徹底解決。如今,國務院辦公廳《方案》明確2019年底前通過網上辦理來解決,有望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難畫上句號。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上月透露,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的門戶已經基本搭建完成,近期將上線試運行,再加上電子社保卡簽發量快速增長,包括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在內的很多事項將實現“一網通辦”。換言之,方案明確2019年底前解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可網上辦理,這一承諾是有底氣的。如期兌現這一承諾后,對保障廣大流動人口的社保權益意義重大。
再比如,銀行卡異地注銷難,這種現象也給老百姓帶來很多煩惱,輕則閑置銀行卡“被欠費”影響個人信用,重則閑置銀行卡遺失被用于電信詐騙、洗錢等非法活動。目前,部分銀行支持異地銷戶,但一些銀行對異地銷戶設多種條件和限制。上述方案明確有關部門指導督促商業銀行優化服務,銀行卡異地注銷難帶來的憂慮,在今年底有望終結。
另外,限期制定規范水電氣暖等收費政策,限期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等,也給老百姓帶來多種利好——前者便于老百姓監督收費和促進收費規范,后者可防止諸多“奇葩證明”再現。國辦《方案》還明確2020年底前落實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管理相關政策,有利于解決“看病難”,也值得期待。
限期解決諸多民生難題,彰顯出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解決民生難題如果不明確時間表,有的可能會無限期拖延下去,這既是因為解決難度較大,也是因為某些環節存在懶政思想。明確限期解決民生難題,既說明決策者在自我加壓,也不給某些方面拖延機會。因此,“限期解決”應成為破解民生難題的規定動作,從上到下應成為“標配”。
當然,并非所有民生難題都適合明確規定“限期解決”,有的問題可能尚不具備限期解決的條件。而且,解決有的民生難題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打“持久戰”,未必適用限期解決。但解決大多數民生難題最好明確一個期限,至少要明確階段性目標任務,這有利于監督、考核、問責,繼而產生倒逼效應——這不僅是老百姓之福,有關方面也能“提效降本”。
盡管每一項民生難題都有“難”的原因,但只要下決心去解決,辦法總比困難多。解決民生難題主要路徑有兩條:一方面從技術環節入手,比如解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難、銀行卡異地注銷難及治理“奇葩”證明等,都需要信息共享等技術支撐。另一方面是從體制和制度入手,只要理順體制、完善制度,就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民生難題。
責任編輯:趙慧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