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項目采訪報道活動走進集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甘肅張掖)基地。這里培訓區、就業區、康復訓練區、心理咨詢室等一應俱全,且均配有無障礙設施,環境優美。
走訪就業區時看到,數十名殘疾人正操作著電腦,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客服工作,或語音或打字回答著客戶的問題,僅從他們和客戶的對話中很難發現他們的身體缺陷。“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飛翔”,墻上寫著的醒目標語好像在告訴著來訪者,這里的殘疾人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被動的受助者成為了積極參與的主體,通過自強追夢實現人生的價值。
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甘肅張掖)基地就業區(顧磊/攝)
基地殘疾人月收入達到當地中等收水平
互聯網就業項目辦公室主任劉亞衡介紹,“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集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甘肅張掖)基地位于張掖市甘州區,成立于2017年12月,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甘肅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甘肅省張掖市殘疾人聯合會合作共建而成。劉亞衡表示,自2019年4月與圓通速遞合作成立“圓通速遞扶貧助殘就業基地”,該基地已為200余名殘疾人開展了三期職業技能培訓,其中60余人通過考核后在基地順利就業,成為圓通速遞的在線客服和語音客服工作人員,他們中有重度肢體殘疾、脊髓損傷殘疾、腦癱、聽力語言障礙等不同狀況的身體殘疾。
集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甘肅張掖)基地外貌(顧磊 攝)
今年26歲的唐小鵬先天患小兒麻痹癥,受家庭經濟條件所限,治療無果,16歲即輟學在家,終日無所事事,雖然也想走出家門,但身體的殘疾及外人的嘲笑讓他屢屢碰壁,也讓他形成了自卑、自閉的性格。直到集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甘肅張掖)基地主任劉韋評找到他,向他介紹了“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項目,他才感覺看到了希望。
劉韋評告訴他,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互聯網就業項目,是一個“為殘疾人提供互聯網就業崗位”為最終目標的多元輔助型公益項目,免費為殘疾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并為通過培訓考核的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
在通過基地的職業技能培訓考核后,唐小鵬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為圓通速遞的一名正式員工,并簽訂了勞動合同。“我從未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上市公司的正式員工。”唐小鵬告訴記者,現在他已經成為了在線客服組組長,日均處理300-400通客戶電話,同時還需兼顧著團隊管理,月收入達3000多元。
唐小鵬正在服務客戶(顧磊 攝)
圓通速遞負責張掖基地的項目經理馬明告訴記者,“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互聯網就業項目的使命與圓通速遞的社會責任理念高度契合,集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甘肅張掖)基地是雙方合力打造的第一個示范基地,希望能為殘疾人提供更廣闊的就業空間和更適合的就業崗位。
馬明表示,目前在基地就業的60余名殘疾人人均月收入已經達到當地的中等收水平。今后還將繼續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合作,為更多的殘疾人提供就業技能培訓,通過互聯網和客服崗位,讓更多的殘疾人能夠在企業實現就業。據了解,圓通速遞近年來以“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的理念積極開展精準扶貧,在助老、助學、助困、助教、助醫等方面已累計捐贈資金上億元。
殘健共融,為殘疾人撐起一片藍天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殘疾人而言尤其如此。促進殘疾人就業,是殘疾人脫離貧困、實現小康生活的有效途徑,也是殘疾人能夠有尊嚴生活的重要依托。如何讓更多的殘疾人實現就業,擺脫貧困?找準就業方向很重要。“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互聯網就業項目辦公室主任劉亞衡表示,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調研中發現,互聯網對整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涌現出了非常多的工作崗位,而且沒有地域限制,從殘疾人自身角度而言,他們雖然行動不便但是上網沒問題。基于此,契合國家“精準扶貧”和“殘疾人同步小康”的國家戰略,遵照鄧樸方會長多次提出的要發展“勞動福利型”殘疾人事業的論述,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于2017年底就設計出了“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的殘疾人網絡就業項目,非常有針對性,目前已經成為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殘疾人就業品牌。
劉亞衡告訴來訪者,“集善扶貧健康行·互聯樂業”項目通過建立“集善樂業”殘疾就業基地,免費為殘疾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同時與企業合作為通過培訓考核的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圓通速遞扶貧助殘就業基地”就是項目與企業合作的成果之一。
聽力語言障礙殘疾人用手語交流(顧磊 攝)
為了更好的實施項目,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還專門設立了就業服務管理公司,負責與企業進行商業洽談,同時作好基地的管理和運營工作。劉亞衡表示,該公司不求基地利潤多高,而是靠規模效應求發展,最終成為一家以服務殘疾人互聯網就業為使命的社會企業。
截至2019年6月,“集善樂業”項目已在全國建設了甘肅張掖、寧夏銀川、山東淄博和廣西桂林等4個集中就業基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基地、江西省南昌基地等一批基地正在建設中。“我們希望用3-5年的時間,在全國每省都落戶一個集善樂業基地,能夠服務近萬名殘疾人。”劉亞衡說。
劉亞衡還告訴記者,“集善樂業”項目不僅是網絡就業平臺,也是一個集分享、幫扶和關懷與一體的平臺,該項目還有意識地吸納一些健全人加入平臺,倡導殘健共融,真正為殘疾人撐起一片藍天,讓他們生活得有尊嚴、有價值,“樂”在其中。在今年全國助殘日之際,張掖基地榮獲國務院殘工委授予的“殘疾人之家”稱號。
張掖基地的建設也得到省殘疾福利基金會和地方殘聯的支持。他們先后多次到基地調研指導,幫助基地解決問題,并表示要將基地所打造的殘疾人就業的“張掖模式”推廣到全省。
“甘肅省有各類殘疾人187.1萬,脫貧攻堅任務重。發揮集善樂業殘疾人網絡就業(甘肅張掖)基地的示范效應,助推整個甘肅省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將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甘肅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馬新平對記者說。(文/馬廣志)
[ 責編:鐘蕾蕾 ]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