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供應能力調查 | 水果減產了嗎?
夏季天氣炎熱多變,自然災害多發,會對農產品生產供應造成一定影響。最近,豬肉、水果、蔬菜、禽蛋等熱點農產品價格出現一定程度波動,引發人們對這些農產品供應能力的擔心。對此,記者采訪一些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種植養殖企業和農戶,嘗試摸清農產品供給情況。
水果減產了嗎?
山東棲霞,果農劉海峰正在自己承包的果園里檢查蘋果長勢。棲霞是我國紅富士蘋果主產區,這個時節,果子都已經套上了紙袋,掛滿枝頭。兩個月后,紅富士將進入成熟期,這里也將滿是前來收購的客商。
記者:10月中旬這個果子能上市是吧?
劉海峰:對,10月中旬。
記者:今年的套袋量是什么情況?
劉海峰:套袋量比去年多。要是雨下夠了,產量應該比去年高。去年好的時候賣4塊5(1斤),今年大概3塊7、3塊8就不錯。
去年,包括棲霞在內的蘋果主產區普遍遭遇低溫凍害減產,導致今年上半年蘋果價格上漲。而今年棲霞等蘋果主產區豐收在望,能緩解供給緊張態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曄說,不光是蘋果,主要水果品種今年都能保證供應。
從目前的生長情況來看,蘋果、梨比去年肯定是顯著增產的。去年相當于柑橘的大年,今年可能單產沒有去年那么高,但是它的面積有增加的趨勢,所以柑橘的總產也是有保障的。從這幾個大的品種來看,總的供給是非常有保障的。
我國水果年產量大約是2.57億噸,其中,蘋果、梨、柑橘、香蕉、西瓜占絕大部分。因此,這些水果豐產,基本就可以奠定整體水果供應形勢。
當然,影響水果供應的還有另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流通環節。以往,水果層層批發,大型批發市場和倉儲企業有控制貨源的能力,但近年來,隨著農超對接、產地直供、電商銷售等模式興起,水果供應的“中梗阻”漸漸打通。山東德州的小楊加盟了一家水果電商,她坐在電腦前,就可以對接全國各地的果園。
賣得比較多的是石榴,還有脆柿、火龍果、雪蓮果。因為我們都是通過網絡來銷售,可以聯系到各個地方的果園。我們都是不分地點,只要是當季水果正上市的時候,都可以在我們這里買到。
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會長魯芳校指出,國內水果供應量和供應渠道完全能滿足市場需求,行業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產能問題,而是如何適應消費升級趨勢。
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矛盾,就是優質的、有品牌的、高檔次的水果可能還不能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但是一些低檔次的大路貨,或者是低價、低品質的水果可能產能比較大。
目前,我國各地都在培育和推廣種植特色水果品種。與此同時,中亞車厘子、泰國榴蓮、菲律賓香蕉等優質水果也在加速進入中國。趙俊曄說,這對國內高端水果供應也是個補充。
我們去年進口500多萬噸,占到水果總產量的2%左右,是比較有益的補充。今年上半年,水果及制品進口417萬噸,同比還是有顯著的增加。進口的渠道是非常暢通的。
責任編輯:孫劍嵩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