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科創投資邏輯成共識?機構醞釀“抱團”新目標

            2019-08-12 08:50:23     來源:中國經濟網

            第二批科創板企業已上市,市場從最初的狂熱逐漸轉為平靜,首批科創板企業開始經歷回調。隨著科創板發行常態化推進,機構也在不斷打磨投資策略。

            分析人士指出,絕大部分科創板公司當前估值比較貴,因此短期內長線機構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的熱情有限,科創板映射的硬科技股則是機構當前關注重點。在資金抱團白馬股松懈的當下,科技股或出現機構“抱團”現象。

            個股紛紛回調

            繼7月22日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上市之后,8月8日,第二批科創板公司晶晨股份和柏楚電子登陸A股。從晶晨股份和柏楚電子的首日市場表現來看,科創板公司依舊受到市場資金青睞,二者首日漲幅分別達到272.36%和255.61%,科創板賺錢效應仍在。

            隨著科創板企業上市常態化,市場對于科創板的情緒也趨于平靜。除晶晨股份和柏楚電子繼續被熱捧外,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在上周均出現明顯回調,但回調幅度有限。畢竟在這一周,A股出現震蕩,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整數關口,跌幅達3.25%。而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中雖有18家公司跌幅超過10%,但也僅有安集科技一家的跌幅超過20%。

            對于上周的科創板公司股價回調,私募人士吳國平指出,到目前為止,不少前期有過20%漲停走勢的科創板個股陷入了高潮后的調整格局,或許還需要震蕩一段時間。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楊鵬(化名)坦言,科創板公司在經歷了前期的巨大漲幅以及市場整體下挫后出現回調是正常的。“科創板不可能一直上漲,出現回調也是市場的內在需要。”

            機構參與偏謹慎

            在科創板發行逐漸常態化的過程中,機構對于科創板的參與偏謹慎。分析人士指出,科創板當前主要還是游資的戰場。首批25家科創板公司中,拋開首日漲幅,市場表現最好的是沃爾德,7月23日至今漲幅達到141.07%,同時更是連續登上龍虎榜單,游資營業部屢屢現身。

            吳國平直言:“我們對科創板的態度很明確,欣賞其中的博弈,但是未來大方向或者趨勢要看清晰,部分公司股價會進入回歸過程。”

            “與之前第一批科創板公司一樣,晶晨股份和柏楚電子上市第一天的換手率都超過70%。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打中新股的投資者選擇落袋為安。尤其是首日出現巨大漲幅后,這種現象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會是常態。”正是在這一考量下,楊鵬坦言,短期內不會參與科創板交易,但會始終保持對科創板高度關注。

            科創概念成風向標

            雖然機構對科創板公司保持著較為謹慎的態度,但對科技股行情正在形成共識,同時由于近期白馬股頻頻爆雷,抱團資金開始紛紛撤出,這些資金撤出白馬股后料轉戰科技股。

            天和投資表示,后續以科創為代表的科技股有望成為下半年結構性行情的核心。“目前市場難以走出整體性的反彈行情,有限的風險偏好將導致資金抱團在某一領域,進而導致明顯的結構性行情。雖然科創概念在持續表現強勢后,短期或出現資金博弈引來的分化,但從更高角度看,無論政策、宏觀環境,還是場內偏好,科創概念最有可能引領行情。”

            千波資產研究中心認為,從5月以來,市場已維持長達三個月的橫盤箱體震蕩,隨著一些利空因素逐步釋放,8月將是市場反轉的開始。如果把1-3月視為牛市第一階段,那么8月即將迎來牛市第二階段。不同于第一階段的板塊輪動普漲,第二階段盈利超預期的科技股會成為領漲板塊,而市場風格也將徹底從白馬價值股轉向科技成長股。

            雷根基金指出,白馬股作為前期抱團標的,經歷了中報的業績爆雷,加上目前科創板行情的賺錢效應仍在,主板當中更看好科創概念股票的機會。

            ?

            (責編:趙春曉、喬雪峰)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