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北京青年報:IMF報告戳穿“匯率栽贓”把戲

            2019-08-11 08:30:47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今日社評

              IMF報告戳穿“匯率栽贓”把戲

              在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干擾的過程中,中國不會將匯率作為工具。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完全能支撐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立場,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持續健康發展前景可期。世界大勢,浩浩蕩蕩,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中國的和平發展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8月9日發布中國年度第四條款磋商報告,重申2018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下降,人民幣匯率水平與經濟基本面基本相符。多位美國專家就此表示,IMF報告清楚顯示中國“不存在任何操縱匯率”的行為,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是基于特朗普總統的推文內容而非客觀分析,是“武斷、任性和政治化”的決定。

              8月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突破“7”的整數關口,引發廣泛關注。此前美國政府出爾反爾突然變卦,宣布擬對中國加征關稅,因此人民幣匯率“破7”,是市場對此負面影響因素做出的正常反應。近年來,匯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人民幣匯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同時匯率彈性不斷增強,波動幅度也隨之加大。此次人民幣匯率“破7”,恰恰說明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較高,也說明強大的市場力量是無法被任何人隨意“操縱”的。

              美國財政部粗暴地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主要借口就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日快速下跌。美方這一顛倒黑白的霸蠻行徑,嚴重破壞了國際規則,對全球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受到各方質疑和反對。一些美國學者紛紛指出,近期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并非人為,而是市場對美國政府加征關稅威脅的自然反應,美國財政部此舉損害美國政府信譽,可能給美國經濟帶來衰退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有關磋商報告,重申人民幣匯率符合中國經濟基本面,證實中國并未“操縱匯率”。這家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給出的權威結論,再次證實美方正在濫用在國際金融和貿易體系中的地位,美方對中方采取的相關貿易和金融舉措,完全是不負責任的政治化決定。

              IMF報告戳穿了美方無視事實、嫁禍于人的“匯率栽贓”把戲,讓世人愈加看清了美方揮舞“匯率大棒”的真實意圖。美國財政部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簽,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旨在為加征關稅提供更多“彈藥”。美方拿匯率問題做文章,不過是再次上演極限施壓伎倆,企圖在談判中撈取更多好處。然而,美方將“匯率操縱國”當作談判工具,只能進一步激化貿易緊張形勢,完全無助于解決問題。

              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嚴重違背基本常識和專業精神,說到底就是為了阻止中國發展。美國一些人罔顧事實肆意給中國貼標簽的做法,非始于今日,而是歷來有之,此前,他們還給中國貼過“盜竊知識產權”“不遵守世貿組織規則”“規則破壞者”等負面標簽。長期以來,美國等國家一些人員不斷潑臟水、使絆子、貼標簽,企圖抹黑中國國際形象、遏制中國發展,然而各種鬧劇最終無不以失敗收場。

              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所謂“匯率操縱”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如此荒唐的邏輯和可笑的做法,為國際社會越來越多有識之士所不齒。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堅持市場決定的匯率制度,不搞競爭性貶值,不將匯率用于競爭性目的。中國履行承諾堅定不移,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之中,中國始終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力支持了國際金融穩定和全球經濟復蘇。

              當前,在應對貿易摩擦等外部干擾的過程中,中國不會將匯率作為工具。中國外匯儲備充足,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完全能支撐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優勢明顯,同時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立場,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持續健康發展前景可期。世界大勢,浩浩蕩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中國的和平發展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那些危害國際經貿秩序和世界經濟穩定的“自我優先者”,最終必將自食其果。

              本報評論員??樊大彧

            責任編輯:陳永樂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