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冒充大仙、導師騙錢 保健品詐騙易產生“次生騙局”

            2019-08-10 02:00:0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 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法官通過典型案例揭秘騙局背后真相?保健品詐騙易產生“次生騙局”

              8月8日,公安部發布的“民族資產解凍”騙局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了多份裁判文書,并邀請海淀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姜楠解讀另外幾類常見騙局及其衍生形式,揭秘騙局背后真相。

              冒充大仙、導師騙錢

              被害人張某在地鐵站收到一張入場券,稱參與會議有贈品,到了會場后,其領取了一本被告人李博士出的“書”。張某在交了333元會員費后,由李博士幫他開發右腦并“治病”。李博士讓他讀其“著作”半小時,然后打坐,之后李博士說再交3000元可以成為普世弟子,會傳授賺錢的方法。“其實,掙錢的方法就是介紹別人過來治病拿提成。”張某說。

              經群眾舉報,民警查獲被告人李某化名“李博士”,伙同向45名會員吸納繳納會費、投資款,單筆最大6.8萬元,其中報警的被詐款項(部分堅稱未受騙不報警)累計16.1萬元,后海淀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3年2個月,罰金3萬元。

              姜楠表示,利用封建迷信實施詐騙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詐騙手法。該類詐騙在實踐中的典型方式還有在寺廟等宗教場所附近、街頭、小區等地,犯罪分子假冒僧侶,以結善緣、贈送護身符和經文等騙取被害人信任后,以消災、祈福為名騙取超度費、香火費等。尤其要注意的是,部分案件中,被告人在騙取財物的同時,利用女性信眾的迷信心理實施強奸行為。

              賣保健品花樣多

              受害人吳女士收到的某文摘中,夾著“軍轉民高科技產品介紹通知”傳單。其電話咨詢后,對方說要召開講座,必須是65周歲以上老人且是退休軍人、醫生、教師、工程技術人員才有資格去參加。講座中,李某播放了航空航天視頻,介紹“軍康一號”是航天部研發的,成分保密,之前只供給航天員,現在軍轉民之后大家才能吃上。最終吳女士購買了5.16萬元的“軍康一號”。

              吳女士發現上當后報警,李某團伙共六人全部自首。據交代,該團伙在馬路上賄買投遞人員,將傳單夾帶在老年刊物中,雇用表演者冒充醫生,虛構病情和藥效,將進貨價150元每盒的保健品以8600元售出。經公安機關核實,共18位老年人受騙,金額總計38萬余元。

              海淀法院最終對主犯李某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罰金3萬元;對五名從犯判處有期徒刑9個月至1年8個月、罰金1萬元至2萬元不等刑罰。

              姜楠認為,針對老年人的保健品詐騙是一個常見問題,比較困難的是此類案件的高發、屢禁不止,而且此類騙局經過精心設計、針對性強、分工明確,自我迭代迅速。

              同時,要格外警醒的是,保健品詐騙極易產生“次生詐騙”,即犯罪分子在老年人購買保健品后,以可以辦理退款、退稅等理由,以繳納稅款、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目繼續騙取財物。

              利用聊天軟件尋找目標

              李某(男)和趙某(女)分別為金粉世家KTV的經理和領班,兩人首先安排人用微信、陌陌、QQ等聊天軟件找到附近的人,冒充賣淫女假意提供性服務并把客人約到KTV;而后由趙某安排女性工作人員冒充賣淫女,向客人提供高價酒水。客人先行結算酒水費用要求發生性關系時,“小姐”則以公安檢查嚴、自己出去開房為由支走客人;如客人因價格高拒絕結賬時,李某和趙某則通過多人造勢、不交錢不讓走、語言及暴力威脅等方式嚇唬客人,迫使客人結賬。

              兩人以此方式作案三起,分別索要3380元、2300元、3600元,其中第三起因之前的被害人報案、民警趕到現場而未得逞。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1年,罰金3000元,判處趙某有期徒刑1年1個月,罰金3000元。

              姜楠指出,與上述騙局類似的還有“仙人跳”,即以賣淫、一夜情等名義將被害人招到房間,而后稱被強奸或被老公、兄弟發現,由男性同伙索要錢款。由于部分被害人迫于社會壓力或法律層面擔憂不愿報警、不愿配合司法機關取證,給打擊犯罪造成了難度。

              文/本報記者 朱健勇

            責任編輯:覃肄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