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舉辦“堅定信心 有效應對美方極限施壓”研討會(央廣網記者 馬文靜攝)
央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北京時間8月6日,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是25年來,美國首次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7日,多位專家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舉辦的“堅定信心 有效應對美方極限施壓”研討會上表示,美國此舉毫無根據,再次體現出美國任性的單邊主義和蠻不講理;匯率問題正在成為美國新的施壓手段,但中國的回旋余地仍然很大。
毫無根據!中國不符合“匯率操縱國”標準
“且不說美國所謂的貨幣匯率操縱國的標準是不是合理,即使按照美國制定的標準,中國也不符合三大標準的其中兩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
按照美國財政部認定“匯率操縱國”的標準,列為“匯率操縱國”需同時滿足三大條件:一是某個國家對美貿易盈余超過200億美元;二是該國經常性項目盈余占GDP的比例超過3%(今年5月改為2%);三是持續單邊匯率干預,通過買入外匯促使本國貨幣貶值的買入量超過其GDP的2%。
專家指出,在美國制定的需同時滿足的三條標準中,中方有兩條明顯不符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表示,中方經常帳戶占GDP的比重只有在2015年高于3.1%,其他時間均低于3%,哪怕是美方最近改的指標2%,中方也明顯低于該標準。中方也并不存在持續6個月通過匯率干預買入的外匯超過GDP的2%的情況。因此,美方把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沒有任何理由。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的第四條款磋商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明確指出,人民幣匯率大體符合基本面,美國5月28日最新一期的外匯政策報告也再次認為中國不滿足匯率操縱的標準。
“顯然,美國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王一鳴指出,美國財政部提出的理由是,中國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去干預外匯市場、防止人民幣貶值,中國卻沒有這么做,這顯然是典型的自相矛盾的邏輯。“匯率一波動,央行就干預,那不是典型的匯率操縱嗎?他指責我們匯率操縱,又要我們去干預人民幣匯率。”
王一鳴表示,眾所周知,此次人民幣匯率“破7”,主要是因為美國宣布9月1日起對華3000億美元產品加征關稅所引發的市場預期的變化,中國央行沒有阻止人民幣“破7”,恰恰說明央行尊重了市場的規律。
意欲何為?匯率問題成為美國新施壓手段
“匯率問題正在成為美國新的施壓手段。”王一鳴表示,美國以匯率操縱國為借口,試圖占據道德和法律的有利位置,進一步調高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稅率,甚至對中資企業海外融資設置障礙,還可能在一些國際組織中對中國施加壓力。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白景明指出,指責中國為匯率操縱國,是美國在金融角度對中國施壓。美國想讓人民幣短期內進入快速的升值狀態,疊加美國加征關稅的措施,目的是增加中國出口成本,限制中國的發展。
不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葉輔靖表示,從美國的懲罰措施來看,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對中國短期內影響有限,因為當前中國既不是美國政府采購的主要來源國,也不是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的主戰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施加壓力也并非易事。
“中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貶值的空間。”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春麗指出,我國內生增長動力顯著增強,外部市場廣闊多元,新動能繼續壯大;中國發展的空間潛力和回旋余地很大,且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充足的政策空間,因此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應對美升級貿易摩擦極限施壓,實現經濟平穩持續健康發展。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