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 今日,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第七屆“8?7公眾開放體驗日”活動在北京及大亞灣、臺山、陽江、寧德、紅沿河、防城港核電基地七地聯動舉行。在北京主會場,中廣核發布了全國核電行業首份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
“由于大亞灣核電公司長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在整個核電基地陸地及周邊海域形成了物種豐富的生態圈。”報告指出。
研究期間,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潛愛)作為技術支持多次派出動植物保護專家、海洋生物保護專家走進大亞灣核電基地開展生物多樣性的獨立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基地陸地范圍發現國家級二級保護動植物6種,包括鳳頭鷹、普通\、領角^、虎紋蛙、蟒蛇、禾雀花等。列入國家“三有動物保護名錄”的動物,有白鷺、牛背鷺、變色樹蜥、黑眶蟾蜍、花狹口蛙、花姬蛙等。核電基地11公里蜿蜒的海岸線為珍貴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灣,周邊海域發現國家二級保護的石珊瑚種類15種,包括蜂巢珊瑚、角蜂巢珊瑚等。
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李霰硎荊骸霸諍說緇乩錟芫?吹交繁D癜尊睪團1仇氐納磧埃庖彩譴笱峭搴說緇厴鋃嘌員;すぷ饔薪蝦貿尚У囊桓隼ぁ!
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周邊海域的潛水調研中,經專業人士鑒定有100多種海洋生物,其中15種石珊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潛愛)理事王曉勇稱:“珊瑚的生長對環境的要求較為嚴苛,這些珊瑚群落能夠在核電基地周邊海域‘野蠻生長’,與中廣核的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發展生態核電的主張以及系統性的環保管控舉措密不可分。”
“我們大亞灣核電有白鷺、寧德核電有茶園、紅沿河核電有花海、陽江核電和臺山核電有海豚、防城港核電有紅樹林,多個風電場有登山道和風車花海。”中廣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譚建生表示,中廣核在長期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為社會提供清潔能源的同時,特別注重項目發展與周邊生態的和諧共生,為建設美麗中國持續貢獻力量。
據悉,《大亞灣核電基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報告》發布后,中廣核與深圳市大鵬新區珊瑚保育志愿聯合會(潛愛)合作建立的“大亞灣核電基地珊瑚保育站”也正式宣告成立。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