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事實證明,中國在持久戰中的耐力更強
來源:中國之聲
央廣記者:張明浩
以“貿易戰沒有贏家”為主題的中美經貿關系研討會昨天(6日)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舉行。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從貿易到產業,從投資到金融,由美方挑起并不斷升級的貿易摩擦,對整個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是深遠的。在貿易全球化的今天,“美國優先”、“美國霸權”和美國的霸凌主義將對世界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產生破壞作用。當然,美方任何極限施壓和恐嚇、訛詐,都不會對嚇倒中國,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將會堅定不移地捍衛自己的核心利益,一寸也不會退讓。
中美經貿關系研討會現場
美國一再出爾反爾,后果嚴重
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結束后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特朗普就公開表示,將于9月1日對300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金旭在研討會上指出,特朗普政府再一次出爾反爾的行為將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
金旭:“第一,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會提升他們的消費成本,降低美國人的生活水平。第二,打擊美國企業的信心,動搖中美合作的基礎。第三,無端制造分裂行為,只會破壞40多年來非常難得的中美友好合作氣氛。第四,擾亂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第五,特朗普是故伎重演,重新搞極限施壓,肆意恐嚇、訛詐。”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會長 金旭
美國一意孤行只因國內危機深重
中國在持久戰中的耐力更強
去年,美國向中國挑起貿易摩擦,彼時,其處于經濟周期景氣區間的上行階段,但到去年9、10月份已經過了頂峰值,開始下行。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研究員梅新育說反觀中國,我國經濟在經歷今年一季度下行壓力較大的階段后,便開始進入上行階段,未來,“中國在持久戰中的耐力更強。”
梅新育:”從經濟周期的運行情況看,美國經濟周期是處于日益下行階段,而且到今年6月底為止,美國這一輪經濟擴張期已經有120個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按照美國經濟周期運行的規律,這也意味著其實體經濟的簫條和金融危機越來越近。這樣一來決定了從整個經濟周期來看,持久戰的耐力中國更強。此外,我們看到,在每一次貿易戰升級過程中,美國都會有非常劇烈的反應。這兩天的情況,昨天(5日)的交易日道指下跌了767點,我相信如果繼續延續下去可能還會看到更多的‘好戲’。”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研究員 梅新育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桑百川 表示贊同,他認為,美國之所以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甚至對全球開戰,謀求其所謂的“再次偉大”,還是因為美國總體經濟實力在走“下坡路”,處在衰退的過程中。
桑百川:“從貿易戰的發展史上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不斷發生貿易摩擦,甚至產生大規模的貿易戰。所有主動打貿易戰的國家一定是經濟處于衰落的國家,甚至是出現了經濟危機,為了轉嫁危機才實行貿易保護主義。這次美國經濟表現還不錯,為什么打貿易戰,因為從長期的角度看,按照正常的發展軌跡,美國自身的霸權地位難以保障,他的目的是為了轉嫁國內的矛盾,為了維護他的世界霸權地位,因此才對中國進行開戰。”
桑百川指出,由于生產、投資全球化的發展,全球產業鏈開始大轉移,美國出現了明顯的產業空心化,廣大中下階層在其中的受益和跨國公司的受益相比是不匹配的,所以國內的矛盾在加深,國內的貧富差距在加大。
桑百川:“為了轉嫁國內的矛盾,他選擇美國優先戰略,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打貿易戰,既然貿易戰無助于美國強大,發動貿易戰想維護美國的世界霸權,最終也只能以失敗告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優勢決定了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的時候具有更強的韌性。”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桑百川
美國對華發動匯率戰終將作繭自縛
從2017年的8月美方啟動對華301調查以來,美國通過關稅戰、貿易戰、企業戰、產業戰、科技戰,輪番對中國不斷進行施壓。就在昨天(6日),美國財政部剛剛認定中方為所謂“匯率操縱國”,又掀起了匯率戰。
商務部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建平表示,中國現在的匯率是雙向波動的,實行基于市場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美方的認定是沒有事實依據的“欲加之罪”。
張建平:“美國根據國內的法律應該有三條標準,第一條標準就是200億美金以上的貿易順差,這一點中國確實是超過200億美金;但是,還要看第二個和第三個標準,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中國現在非常低,根本沒有達到美國3%的要求。美國財政部根據總統的決定,立刻就說(中國)是操縱國,這顯然不符合美國相關的法律規定。”
商務部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建平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桑百川 進一步指出,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配合美國發動的對華貿易戰,使得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效應達到最大化。
桑百川:“這也是美國升級貿易戰的一個新手法。在美國對華出口產品加征關稅之后,美國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使大家對于中國未來經濟前景有某種程度的擔心,于是在這個背景下,人民幣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貶值,這是市場作用的結果。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是美國核心的經濟利益,美國貿易戰的政策、手段,以及希望美元對人民幣相對貶值的政策,都存在著自相矛盾,而且是在‘走綱絲’,最終會挑戰美國自身核心的經濟利益。”
與會專家表示,這是美國新一輪對華施壓的開始,但也更加充分顯現其自私自利之面目,并使之逐漸陷入“光榮孤立”的境地,美方將失去在全世界的貿易投資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顧學明 總結說,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的影響是可控的,從影響程度上來說,對美國經濟尤其是出口的影響比對中國的更大。
顧學明:“我們制造業領域有完善的優勢,這個優勢是依然突出的,現在我們應該是唯一一個產業門類齊全的國家,中國依然是絕大多數外資企業,特別是制造業投資的首選國。當前,雖然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繼續上升,但是我們國家經濟長期繼續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特征明顯,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積極因素也在增多,我們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極限施壓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我們也希望美方認清形勢,放棄幻想,回到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協商解決問題的正確軌道上來。”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研究院院長、研究員 顧學明
責任編輯:趙慧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