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陜西:“三個經濟”添動能

            2019-08-07 08:13: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發揮綜合交通重要樞紐和對外開放重要門戶優勢,陜西大力發展門戶經濟、樞紐經濟、流動經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從現代交通體系建設不斷提速到“陸空聯動”立體絲路通道和多層次交流合作平臺加快建設,三秦大地正不斷激發“內連外暢”新活力,構筑向西開放新高地,積蓄加快發展新動力。

              

              門戶經濟

              中歐班列“長安號”

              跑出開放加速度

              本報記者??龔仕建

              首列“蚌西歐”國際貨運班列6月25日從安徽省蚌埠市出發,整列51車集裝箱貨物抵達西安后,再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分別發往歐洲和中亞。

              “過去海運要40天,現在節省一半時間,每個貨柜少花約3000元。”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禮平說。

              往返于中國與中亞、歐洲之間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正在縮短國內許多城市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距離。連點成線、織線成網,以西安為中心,一張國際物流網正在“一帶一路”徐徐鋪開。

              今年3月,《共建“一帶一路”(西安)陸海聯運大通道倡議》發布,提出發揮西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集散八方、輻射全國的地緣優勢,采取“公轉鐵”“水轉鐵”等聯程中轉或合作開行的方式,促進貨源向西安港集聚。

              西安打造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的底氣,源于強勁的物流編組集散能力:將“長安號”始發站――新筑車站打造成為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集散中心。2018年底,新筑車站新增的8條到發線、6條調車線投入使用,列車接發能力和編組能力實現翻番。今年5月,新筑集裝箱中心站新增整列集裝箱裝卸線2條,裝卸能力擴大一倍,最高年吞吐量達80萬標準箱。

              更大的底氣則來自改革。“長安號”首創“艙單歸并”模式,同類商品整合報關,極大地節省通關費用與時間。貨源也擴展至甘肅、山東、江蘇等地,省外貨源約占70%。2018年,“長安號”開行了1235列,貨運量、重載率、實際開行量三項指標居全國前茅。

              “我們將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開行,促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孫藝民說。

              “長安號”的突破發展,是陜西加速構建立體絲路通道和多層次交流合作平臺、大力發展門戶經濟、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生動樣本。2018年,陜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達29.3%,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集散全國的門戶和樞紐作用正在顯現。

              

              流動經濟

              西安高新區

              激活科創新能量

              本報記者??張丹華

              7月22日,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西安高新區第一家、西部第二家通過科創板審核的公司。

              仲夏時節,記者來到公司生產車間,只見工人們正忙著組裝金屬3D打印設備。董事長薛蕾說:“現在產能遠遠滿足不了訂單的需求,新的廠房正在加緊建設。”

              在公司的展示廳,從人造頭骨到航天機翼,一件件展品、一張張照片詳細說明了金屬3D打印在大到航天、航空、醫療、汽車,小到模具、文創產品等領域的具體應用。

              現代科技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陜西要利用好科創板,把好的科研項目引導到資本市場上市,為科技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趙巖說。

              穩健有力的金融支持,讓西安高新區連續多年在國家高新區綜合考評中穩居第一方陣。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區直接融資61.48億元,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發展。

              西安高新區堅持改革創新,激活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暢通融合、充分涌流,是陜西大力發展流動經濟的縮影。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在構筑新高地中匯聚發展要素,陜西創新驅動能力不斷增強,新動能加速成長。2018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較上年增長10.4%,新能源汽車、光纖、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產量分別增長70%、51.3%、36.9%、19.4%。

              

              樞紐經濟

              西安咸陽機場

              打造發展新引擎

              本報記者??張丹華

              7月29日,西安市民鄒雨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登上了前往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飛機,開啟清涼的夏季旅程。

              鄒雨說:“此前得先飛到哈爾濱,然后坐火車到綏芬河市,再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需要一天時間,現在直飛僅需3小時25分。”

              西安至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線是繼印尼美娜多、泰國芭堤雅、柬埔寨西哈努克、日本大阪和靜岡航線開通之后,西安今年新開通的第六條國際航線。

              如今,西安航空運輸網絡日益完善,345條航線可通達161個國內城市和50個國際城市,初步構建起“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網絡格局,在全球航空運輸網絡中的節點作用明顯提升。

              隨著更多航線開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成為全國第七個單日航班起降突破千次的機場,年旅客吞吐量也已突破4000萬人次。

              “一個機場的發展,與其所處地區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關。陜西的發展與我國改革開放同頻共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衛昭很感慨。

              為適應機場客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項目建議書。

              按照規劃設計和專家初步意見,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按照滿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8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年飛機起降59.5萬架次的目標進行設計。

              如今的陜西,正全力打造由高密度公路網、“米”字形高鐵網和新型航空港構成的綜合交通大樞紐。高效便捷的航空網絡,吸引66家國內外物流企業落戶,27個航空制造項目開始運營。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國際合作結碩果

              本報記者??張丹華

              走進揉谷鎮太子藏村,遠遠望去,楊凌泉江農莊30座形似貝殼的新型大棚引人注目。田地里不見忙碌的身影,只見清冽的水井然有序地灌溉著郁郁蔥蔥的作物。

              “我們引進以色列先進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利用AI、物聯網等技術智能化操控,實現了不同環境下的蔬菜、瓜果、苗木等作物灌溉。”楊凌泉江農莊負責人羅新龍說。

              在農莊的西北角,新修建的大棚已具雛形,這是2019年的新項目,專門種植西紅柿,種苗將全部從以色列進口。

              楊凌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澳大利亞橘子、新西蘭獼猴桃、巴西咖啡等,相繼“嫁”進這片熱土,孕育出豐厚的果實。

              數千公里之外的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圖爾根村的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創新園中,哈方農藝師阿布姆斯利姆正在田間查看玉米生長情況。

              望著將近一人高、顆粒飽滿的玉米,阿布姆斯利姆伸出大拇指,“中國的玉米品種防病和抗旱能力非常強。”從中國楊凌走出去的MZ6玉米品種,玉米棒子很大,顆粒堅實飽滿,平均畝產較當地品種增產15%。

              成為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三大片區之一,使楊凌又一次站在了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前沿。4年來,楊凌示范區共向中哈園引種試驗小麥、玉米、大豆、油菜、蔬菜、苗木六大類45個品種,累計種植面積1467畝。而在這片農業創新園中,時常會看見在田間指導的中國農技師。

              “一帶一路”建設,使陜西從內陸腹地變為開放前沿。錨定“一帶一路”上交通商貿物流、國際產能合作、科技教育、國際旅游、區域金融五大中心的目標,陜西以自貿區建設為契機,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并重,加速釋放外向型經濟活力。2018年,全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39.4%。

              

              圖片說明

              圖①:榆林靖邊風力發電場。

              孟光耀攝

              圖②: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景。

              資料圖片

              圖③:在陜鼓集團總裝車間,工人正在調試高爐風機壓縮機。

              巨躍先攝

              圖④:首趟中亞班列(塔什干―西安)抵達西安。

              王曙天攝

              圖⑤: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3航站樓。

              資料圖片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7日 12 版)

            (責編:栗翹楚、莊紅韜)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