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云米全屋互聯網家電?“人―車―家”的智能互聯

            2019-08-05 08:45: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打破邊界??實現萬物互聯

              云米,是全屋互聯網家電的先行者,從“單件智能”到“全屋智能”,從“智家概念”到“生態落地”,透過云米構建的“人―車―家”智能互聯家居生活場景,呈現出未來智能化家居生活的新趨勢。

              “人―車―家”??無界生活蓄勢待發

              2019年3月云米發布《全球消費物聯網趨勢展望2025白皮書》,提出“消費物聯網將圍繞智能、連接、終端三大領域不斷演進”。伴隨著AI、大數據、邊緣計算、5G等技術的發展,終端設備正朝著普及化、多樣化、智能化、安全化的方向邁進。

              對于未來的家,云米創始人、CEO陳小平提出四個暢想:“未來的家,是互聯網的家,是布滿屏幕、讓交互無處不在的家,是AI化的家,是‘人―車―家’智能互聯的家。”為了打造“全屋智能、互聯互通”的家庭生活場景,云米著力從AI、5G、IoT物聯網三大領域進行布局,致力躋身行業智能化前列。

              云米未來家,打通家電、家居、數碼產品的邊界,從而讓人、車、家、社區都能實現互聯互通。軟件、硬件一體化,5G、AI、IoT的一體化,這樣的連接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家居。

              萬物互聯??云領未來

              合作才能共贏。開放合作是未來智能家居的發展方向。以與富森美家居戰略合作為標志,云米正以開放合作的姿態,不斷拓展智能家居家電的范圍,提供更多家居場景一體化互聯方案,推動智能家居的普及。

              云米還與新能源汽車品牌小鵬汽車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推動云米全屋互聯網家電從屋內走向屋外,讓智慧生活向家用出行、社區等領域延伸,打造開放的智能家居應用系統。

              此外,云米還與易果生鮮、聯合利華等零售企業APP合作,將本地生活服務接入智慧家庭網絡,用戶在家就能通過云米家電下單,讓智能體驗觸達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對行業而言,云米通過持續的開放合作,不斷拓展出行、社區、購物等外延場景,不僅推動了家庭物聯網產業鏈向場景多元化方向發展,還打破了家庭物聯網的產業邊界,實現產業共融。

              對用戶而言,云米通過與更多品牌的深度合作,逐步打通居住、出行、娛樂、工作等泛生活場景,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配套生活服務,形成一個“人―車―家”智能互聯的大生活圈,從而呈現未來家居生活的智慧形態與生活方式。

              5G賦能??智能家居勢不可當

              云米針對全屋互聯網家電場景,推出了One?Touch(一鍵組網)技術,多個設備之間實現一鍵互聯,消費者的應用體驗會大大提升。屆時不只是把物品連接在一個網絡,更重要的是讓設備和設備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溝通。

              云米全屋互聯網家電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云米的家庭用戶數量從2016年的11.3萬,增長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逾200萬。云米2018年銷售總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193.3%;2019年第一季度銷售總收入6.8億元,同比增長104.4%。

              云米設想,未來家里的設備也有角色分工,有的負責存儲,有的負責運算,有的負責交互。通過邊緣運算和本地存儲,設備能解決智能家居的數據存儲和安全問題,將敏感的數據放在本地,把個人信息安全地放在家里。云米正在鋪設一條通往智能家居的“高速公路”,為萬物互聯按下快進鍵。

              數據來源:佛山市云米電器科技有限公司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5日 07 版)

            (責編:楊僧宇、呂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