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共享經濟?做大更要做優(多棱鏡)

            2019-08-02 08:59: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攜手把共享經濟做大、做優,與傳統業態相得益彰,共同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增進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

              

              通過共享平臺整合線下海量的閑置資源,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一家的東西百家用,共享經濟發展勢頭正旺。通過網絡平臺達成交易,供需雙方檢索信息、建立信任機制的效率更高,即時劃賬的電子支付手段更便捷,使交易成本大為降低;同時,多對一的消費方式下,商品在單位時間內實現“百家用”,使用成本也被大大攤薄――一輛自行車一天之內被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付費騎用,在以往簡直不可想象!

              這背后,有交易定價、信用規則、大數據及移動互聯技術等多維度的支撐,是多個市場要素發展到一定水平才能產生的“化學反應”,說共享業態是市場經濟發展至今的新成就似乎也不為過。中外學界對共享經濟的研究很多,一個普遍的共識是:它能通過增加總供給、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消費者福利,增進社會福利。

              共享經濟的“貢獻”還不止于經濟領域。目前,國內很多行業存在資源過度消耗、產能過剩等問題。共享經濟提高了物質財富的利用效率,減少了資源的閑置與浪費。這種“共享”不僅是一種經濟模型,而且是一種集約高效的發展理念,是以契約為前提的“樂于分享”,值得推廣開來。

              中國發展共享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龐大的人口基數決定了在任何一個收入水平下,同質化商品和服務都有著廣泛的消費群體,容易形成共享經濟的有效需求;與此同時,我們擁有全球最齊備的制造業體系、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網絡,能迅速形成共享經濟有效供給。中國傳統文化崇尚節儉、提倡互助,人們容易接受共享經濟。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消費理念也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人青睞“輕資產”的生活方式,“共享”不只是為了節省,更是為了減少物質羈絆,讓身心更加舒暢。

              我國對共享經濟始終秉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的監管態度,不僅僅是為了發展新經濟、轉化新動能,追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從長遠看,是用近14億人的大市場,完成人類經濟發展史上一次有意義、有價值的探索。

              實踐出真知,經過幾年的發展,從學界到商界,對共享經濟的模型原理、運行機制、監管規范等都有了更為清晰成熟的認識。我們期待,未來人們能更加理性平和地審視共享經濟過去幾年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成長的煩惱”,能更加科學地規劃共享經濟未來成長的路徑,加快完善共享經濟發展所需的制度體系,攜手把共享經濟做大、做優,與傳統業態相得益彰,共同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增進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

              版式設計:郭?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2日 19 版)

            (責編:莊紅韜、楊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