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趙竹青)湖北省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設立的作物表型組學聯合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及戰略聯盟簽約儀式27日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舉行。此舉旨在推進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落戶湖北,推動武漢綜合性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和“種業之都”建設,引領我國乃至全球生物育種產業的發展。
據介紹,國家作物表型組學研究(神農)設施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國發〔2013〕8號)確定的“十三五”建設備選設施之一。神農設施由國家、湖北省和中國科學院共同投入分期建設,擬選址為湖北省武漢市未來科學城科學島,規劃占地面積1000畝。該設施可針對不同作物的株型、產量、耐旱澇、耐寒熱、抗病蟲、耐鹽堿、養分利用、光合作用、品質等性狀和特征開展鑒定與分析,具備每年50-100萬株植物的基因型、主要表型特性和相關大數據采集與解析能力。
設施建成后,將按照“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的原則,全面服務于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和相關研究院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地方農業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國家實驗室,以及國際國內從事相關研究的科研機構與種業公司等,是支撐分子設計育種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的一流研究設施。
神農設施將通過規模化、標準化篩選與鑒定優異種質資源,依據作物表型與基因型的關聯解析,按照設定目標,快速、高效培育設計型、綠色、超級作物新品種,實現育種過程的設計性、預見性和可控性,將極大幅度地提高育種效率(提高10倍以上)和縮短育種周期(縮短50%以上),將成為我國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與技術創新的加速器,是實現作物育種核心技術變革的原動力和保障我國糧食戰略安全的國之重器。
該設施的研發不僅填補國內無該類型重大設施的空白,更針對我國農業領域重大設施研發使用落后的短板,奮起直追,跨越發展。
作物表型組學聯合研究中心依托中國科學院種子創新研究院,將發揮中科院和湖北省雙方優勢,圍繞植物表型組學先進技術和裝備努力提升原始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形成國際領先的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與創新平臺,打造“國之重器”,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引領長江經濟帶生物育種產業的發展,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責編:趙竹青、林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