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創新發展強起來

            2019-07-29 08:42: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三一重工裝配車間裝配好的泵車。   本報記者 何 勇攝   圖②:袁隆平在試驗田觀察超級雜交水稻。   資料圖片   圖③:全球首創的智軌列車在株洲首次亮相。   人民視覺   圖④:安化黑茶茶園。   資料圖片

              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創造性開展工作,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近年來,湖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湖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已成為激蕩三湘四水的最強音。

              ――編?者?

             

              三一重工

              品牌瞄準世界級

              本報記者?杜若原?何?勇

              “前不久,我們推出1200輛‘三一重卡’,在網上僅16秒便被搶空。之前推出的第一批、第二批也都是幾十秒售罄。”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對記者介紹。

              2018年,一直專注于工程機械領域的三一重工進軍重卡行業,推出“網紅”產品三一重卡。重卡車間工藝相關負責人張洪濤介紹,產品研發階段在互聯網上廣泛征求了卡車司機意見;生產階段實行“平臺化造車”,零部件全部采購;產品通過線上銷售,沒有代理商。

              這款“網紅”產品,代表了三一重工的創新能力。持續幾十年的技術創新正在創造巨大價值:公司上半年利潤將達65億元至70億元,幾乎超過去年全年;利潤率在重裝行業達到15%左右。

              被稱為工程機械“皇冠明珠”的挖掘機長期以來被外資品牌獨占。2006年,三一挖掘機僅賣出500臺。而現在三一重工國內挖掘機市場占有率超20%,是國際品牌卡特彼勒和小松之和,連續8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

              “三一重工的目標是海外營收占比達到50%,為中國貢獻一個世界級品牌。”向文波說。

              向文波認為,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是買不來的。三一重工堅持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5%左右。目前,已累計申請專利13126件,授權專利9461件,申請及授權數居國內行業第一。

              如今,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工程機械產業已成為湖南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重要支撐。

              據介紹,湖南將致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重型工程機械類主機產品高端化,力爭到2020年工程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100億元。

             

              株洲高新區

              首條智軌出國門

              本報記者?侯琳良

              卡塔爾當地時間7月10日,地面溫度達到70攝氏度,寬敞的公路上,一輛全球首創的新型城市智能軌道快運系統(以下簡稱智軌)緩慢開行,這是智軌首次出海試跑“戰”高溫。

              株洲城區,神農大劇院到體育中心之間3公里,一輛智軌列車來回穿梭,時不時有好奇的市民排隊上車,體驗這款新型交通工具。一條智軌運營示范線,已然成為株洲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智軌由位于株洲高新區的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生產,將有軌電車和公交車優勢跨界融合,低成本、零排放、無污染。

              智軌研發團隊負責人彭忠紅介紹,智軌列車目前已落戶江西永修、四川宜賓等地,此次試車的卡塔爾將成為智軌列車走出國門的首站。

              行走“中國動力谷”核心區株洲高新區,依托動力產業,像智軌這樣的創新成果,頻頻閃現。

              高新區動力谷自主創新園內,世鑫新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一款碳陶復合制動盤,比起鋼制動盤,可以讓一列8節的標準組地鐵減重10噸,對于高速列車輕量化、高速化意義非同尋常。

              然而,從在中南大學科研室孕育,到市場前沿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碳陶復合材料生產線投產邁過了一道道坎。

              4萬多平方米廠房5年免租、20%的購買核心設備補貼、銀行貸款50%貼息、提供通勤直通車和30套免費公寓。株洲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建光說,必須下狠心優化環境,才能促進企業加快創新創業的步伐,搶占未來發展先機。

              今年上半年,株洲高新區三大動力產業工業增加值增長38.1%,拉動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3個百分點。

             

              耒陽市

              農業奔向現代化

              本報記者?侯琳良

              “放眼盡芳菲,入目皆花園”。耒陽市新市鎮近年來搞起了玫瑰花特色產業,一片3400畝的花園種植高品質玫瑰,用于深加工玫瑰精油提煉、玫瑰花醬、玫瑰花茶等一系列產品,另外200畝用于游人觀賞。

              “一畝玫瑰產值超過8000元,當地百姓不僅流轉土地獲益,還能打工拿一份工資。”一座荒山變身經濟花海,既養了游客的眼,也鼓起了當地農民的腰包。

              在大市鎮花坪村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區,一個個現代農業高科技展示溫棚排列有致,自動調溫調濕、自行澆灌噴水設施、無土栽培技術、農業新品種等讓人眼前一亮。

              大米可以私人定制了!在耒陽市五峰仙及元明坳的高山稻田基地,一家農業公司搞起了稻田認養模式,人們根據需要認領一丘稻田,自己種植。“大人可以帶孩子來體驗水稻種植樂趣,親近自然,隨后生態鮮米配送到家,一推出來就受到熱捧。”公司負責人說。

              一片花海,一個基地,一種模式,造紙術發明人蔡倫故里耒陽市,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在公平圩鎮大路村,劉洪全背著蟲藥箱正在給自己的油茶林灑藥。從去年開始,他承包打理一家茶油公司的170畝油茶林,收入和公司按比例分成,當年就賺了5萬多元,一舉脫貧。眼下,這種“公司+基地+農戶”的油茶種植模式,從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眼光不能只盯著一粒米,腦子不能只想著一丘田。”衡陽市委常委、耒陽市委書記羅瓊說,這些年耒陽市致力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走規模化、科技化、精細化道路,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僅2018年,耒陽市建成連片種植示范基地120多個、新型養殖示范基地51個,引進產業項目48個。

             

              安化縣

              鄉村又聞黑茶香

              本報記者?何?勇

              “上世紀90年代,縣里沒幾個會做千兩茶的,現在至少幾百人,幾乎一半是我學生。”湖南益陽市安化縣,百年老店永泰福茶莊掌柜李勝夫,正給學生講解千兩茶制作工藝。作為黑茶獨有工藝千兩茶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0多年來,李勝夫一面致力于恢復祖上傳下來的永泰福品牌,一面挖掘千兩茶工藝,培養技師。

              40公里外的安化縣冷市鎮湖南華萊的茶葉生產廠,冷市村村民曾旺春正和妻子一起在流水線上對茶葉進行加工。自己每月收入4000多元,妻子每月2000多元,雙休日,夫妻倆還可侍弄10畝茶園。算一算,兩人收入一年可達10多萬元。

              七八年前,曾旺春還是貧困戶。家里除了10畝茶園,什么增收渠道都沒有。2014年,鎮上茶產業發展起來了,茶樹不再無人問津,茶葉賣到兩元一斤,一季春茶、兩季黑茶,一畝地三季茶收入平均五六千元。

              資水中游的安化縣,是湖南省人口過百萬、地域面積第三的大縣,山地面積超過82%,也是著名的黑茶產區。

              然而多年以來,安化守著綠水青山要飯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萬多人。聞名遐邇的“黑茶之鄉”并未給安化帶來富裕,到2004年,安化茶產量6000噸,茶產生的稅收只有16萬元。

              從2006年開始,安化縣將“安化黑茶”作為富民強縣特色產業持續打造。目前,手工操作、實施土法生產的安化千兩茶,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化黑茶也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位居湖南省十大農業品牌榜首。

              據安化縣委書記劉勇會介紹,今年安化縣整體實現脫貧。

              版式設計:郭?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9日 11 版)

            (責編:莊紅韜、楊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