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湖南張家界,孩子們在“書香里”公益書屋免費閱讀書籍。 人民視覺 圖②:魅力湘西藝術團的演員在表演節目《女兒會》。 人民視覺 圖③:青年技工在湖南省衡陽市世界鐘表文化博物館時光隧道參觀,了解鐘表制造的歷史。 人民視覺 圖④: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人民視覺
近年來,湖南從一個文化資源大省轉身為文化產業強省。在高質量發展實踐中,湖南深植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精神沃土,抓住創意與互聯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有意識將文化產業培育成為湖南新的比較優勢。
從出版、廣電到動漫、視頻,湖南文化產業開拓出梯次厚度,構筑起集團優勢,培育出“現象級”品牌。繁榮發展的文化產業不但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新動能,更為中華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自信增強奠定基礎。文化事業的深度融合中,湖南正鋪展開新時代的全新畫卷。
――編?者
一臺民俗戲
唱響張家界?點亮湘西夜
本報記者?申智林
邊城小事、特色民俗是這座小城真正的魅力所在。除卻以山水美感吸引游客之外,張家界致力用獨特的文化品格和魅力詮釋旅游,滿足游客體驗需求,實現文化與旅游在這片土地的相生共興。
通往機場的返程路上,因為一句“1300萬人看過的民俗大戲”的廣告語,廣州游客陳磊決定,在張家界多停留一晚。
一部什么樣的戲,能有如此魅力?帶著好奇,夜幕降臨時,陳磊走進了熱鬧非凡的張家界魅力湘西大劇院。絢麗舞臺上,喧闐的火鼓、浪漫的邊城情事、狂野的茅古斯舞,乃至感人的英雄歸鄉故事,依次上演。等到曲終劇散,他連連感嘆:“沒想到,大湘西的文化,這么令人震撼!”
2000年,演藝節目《魅力湘西》在張家界推出。
盡管最初,演藝“租用酒店的會議室,只有兩三百個座位。”魅力湘西大劇院總經理許山告訴記者,“基本是復制歌廳演藝的內容,收益低,影響不大”,卻也在不經意間,開創了一條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探索之路。
張家界歷來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族文化濃郁。獨特的文化,讓《魅力湘西》的內涵不斷豐富,持續為張家界旅游產業注入活力。
以《魅力湘西》為起點,張家界正向著打造“中國演藝之都”全面發力。文化演藝節目,也已變成“山水”之外,又一個吸引海內外游客赴張家界的消費點。
一部紀錄片
匠人成網紅?點擊量過億
本報記者?何?勇?申智林
對傳統文化的創新性表達,是成就文創產業的關鍵所在,消費者對優質文創產品飽含期待,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芽”,是每個文創團隊立足市場、走入人心的必修課題。
7月18日下午,湖南長沙開福區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區創智園1號樓,一場“頭腦風暴”,打破夏日寧靜。玻璃房內,氣氛熱烈而緊張。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的導演團隊,圍坐一圈,各抒己見。
這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頭腦里涌動著“前衛”“好玩”“新奇”,關注的卻是傳統手工藝。制作的節目《了不起的匠人》,是以手工藝匠人為主角的紀錄片。
在總導演周曉萌的資料庫中,有1萬多名匠人,每期節目該挑選哪一個,都是思想的碰撞。而最難的,是要在保證節目效果的同時,找到傳統文化和產品之間的契合點。
《了不起的匠人》上映4季,第四季總點擊量突破1億。
“越是經典的傳統文化,越需要創新性表達。”周曉萌說,“翻譯”得好,傳統文化一樣釋放獨特魅力。
“知了青年”的走紅是馬欄山這一國家級廣播電視產業園區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開園以來,短短一年多時間,已有超400家文化企業落戶。2018年全國排名前10的網絡綜藝節目中,有8部出自馬欄山視頻文創園區制作團隊。
以湖南廣電為依托、以“文化+”“互聯網+”為手段,馬欄山文創產業園正成為湖南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高地。
一套經典書
掃掃二維碼?聲音傳出來
本報記者?何?勇?申智林
時代在變,傳統出版行業必須順勢作為。湖南出版集團創新產品形式和傳播渠道,順應傳統出版行業數字化轉型趨勢,不僅實現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為自己在國際市場上謀得席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拿起手機,掃一掃書中的二維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顧威充滿磁性的聲音,傳了出來。
這是湖南出版集團旗下岳麓書社的一套“四大名著”叢書。書籍裝幀精美,不但可看、可讀,而且可聽、可品。
作為流通版本多達四五百種的公版書,岳麓書社這套“四大名著”,2016年甫一上市,當年售出近30萬套,120余萬冊。
“沒去過大觀園沒關系,掃掃二維碼就可以游覽。”岳麓書社社長易言者拿出《紅樓夢》演示,數字閱讀、名家演播、專家講解、互動游戲、讀者互動,全都集成在一枚二維碼上。
傳統出版行業要創新轉型,這是湖南出版集團很早就形成的共識。進軍互聯網,相繼收購創辦紅網、即刻新聞等新聞網站;和華為合資控股的天聞數媒,提供了市場占有量最大、用戶數量最多的教育數字化解決方案,不僅服務國內6000所學校,還推廣到世界上13個國家。
“湖南出版的發展歷程,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中國出版業發展的歷程和速度。”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龔曙光說。
“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出版集團之一。”法蘭克福出版集團負責人如此評價。
一出綜藝劇
打動年輕人?激發正能量
本報記者?何?勇?申智林
“聲入人心”架起古典音樂與普通觀眾之間的橋梁,實現專業性與娛樂性的跨界融合,它的成功為小眾藝術實現大眾化傳播提供了參考路徑,更是湖南衛視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一次積極嘗試。
青島女孩周雅在家鄉看完“聲入人心”巡演后,又飛到沈陽買千元門票再次觀看。
“觀眾的尖叫讓我感動。我從未在任何一個古典音樂會上看到觀眾如此癡迷。這個時尚、創新的節目,普及了高雅藝術,提高了大眾審美。”談起今年4月“聲入人心”在沈陽的巡回演出,沈陽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青年歌唱家梁瑩難以忘懷。
“聲入人心”是湖南衛視去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檔美聲類綜藝節目。第一季僅12期,就火了起來。從3萬多報名者中遴選出的36名美聲歌手,以時尚的表達,唯美的演唱,讓粉絲們迅速愛上了美聲這個小眾藝術。
“‘聲入人心’的走紅,證明主流文化、創新性和收視率是可以兼顧的。”湖南衛視總編室主任周海說。
反映青年在“一帶一路”奮斗故事的新聞片《我的青春在絲路》受到關注;《我愛你,中國》累計播放量超7000萬次;觀眾準點等候《連線紅土地》……湖南衛視制作的“新聞大片”被業內稱為“芒果臺新聞大片現象”。
讓正能量有看頭,讓主旋律火起來,讓紅色成為流行色。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呂煥斌介紹,湖南臺正致力于做青年文化的引領者、正能量的積極傳播者。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9日 13 版)
(責編:莊紅韜、楊曦)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