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蘭州破獲一起特大網絡“套路貸”案:手機下載菜譜App 搖身一變為“套路貸”陷阱
央廣網北京7月27日消息(記者龔陶然 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套路貸”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黑惡犯罪,它危害巨大,而且迷惑性、隱蔽性強。一些專門打著短期借貸的幌子,以謀取借款人資產為真實目的的“套路貸”組織能在不知不覺中讓人傾家蕩產。
近期,在公安部的統一領導指揮下,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成功偵破了“2·12”特大網絡“套路貸”專案,一舉搗毀外省6個犯罪窩點,共扣押、凍結涉案資金、財物價值10億余元。那么,這種網絡“套路貸”究竟有哪些“套路”?
2018年5月開始,蘭州市民袁某某先后在“甜兔”“閃電虎”“網牛”等56個網絡貸款平臺上多次進行6000元以下的小額貸款,貸款總額80多萬元人民幣。這些網貸平臺都宣傳低息、無抵押、放款快、手續簡單,但袁某某實際到手的資金卻只有40多萬元,可還款額高達129萬元。
袁某某說:“最后感覺每天一起來就是還款,到最后實在還不了了,他們又給我推薦別的貸款。貸到最后發現,好像就是一個公司開發了好幾個APP,貸款流程、頁面、讓我實名認證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包括放款之前的砍頭息都是一樣的。”
貸款到期后,袁某某不斷收到催收電話和短信,催收人員還聯系她的親屬、朋友進行催討。袁某某說她的父母一天之內曾最多接到60多個電話。由于不堪欠款和催收的重壓,她甚至有過輕生的想法。“只要接起電話就各種罵,什么難聽罵什么。威脅說要曝光我的通訊錄、給我P老賴的照片,給我的朋友打電話,說我是老賴,我欠錢不還。我的同事、閨蜜、單位領導,全都收到過那種短信。當時特別難受,都不想活了,覺得死了事情就結束了。”袁某某說。
其實,袁某某只是甘肅蘭州“2·12”特大網絡“套路貸”專案的受害人之一。2018年12月,蘭州市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發現一條利用APP平臺進行“套路貸”違法犯罪的線索。辦案民警李剛說,這些APP不僅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經過偽裝還具有AB面的功能。“明明是菜譜,安裝打開后發現是貸款平臺的入口。它們都是相互交叉的,一個APP應用里至少有200個貸款通道,每個貸款通道對應一個貸款平臺。我們安裝了幾個典型的,一檢測,首先發現它們非法獲取公民信息。它獲取個人信息帶有強制性,另外,AB面帶有欺騙性。”
偵查人員通過大數據分析比對,基本摸清了這是一個集非法收集公民個人信息、“套路貸”、“軟暴力”催收于一體的犯罪團伙。其利用開發的網貸平臺、APP,非法收集公民信息,采取“砍頭息”、逾期高額收費的方式,向受害人放貸。該團伙自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15日期間,累計非法放貸資金19.46億元,非法收回資金30.25億元,半年時間利潤達到10.79億元。辦案民警胡向龍說:“一共是24個平臺,我們第一次拿到了8個平臺的數據,涉及482萬人的信息,113萬筆貸款合同在里面,貸款人數25萬多人,其中涉及甘肅省3萬多人。”
在公安部指揮下,專案組開展集中收網抓捕工作,一舉搗毀浙江杭州、陜西西安、安徽合肥等地6個犯罪窩點。根據該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燾介紹,由于沒有金融牌照,他們往往采取與用戶簽訂“手機回租”或“點卡回收”合同的方式進行非法貸款。王某燾說:“比如客戶借了3000,7天之后還不上,他會又弄另一家公司讓客戶再去借,借那家公司的錢再還這家。原來借款3000,通過這家變成5000,再通過那家變成10000。自己把債務滾到很高,拆東墻補西墻,我們叫多頭借貸。”
據介紹,下一步蘭州警方將深入開展審查取證等工作,查清犯罪資金流向,凍結相關賬戶及資金;凍結、復制服務器數據進行勘驗、取證;繼續深挖擴線,在公安部統一組織下,對關聯團伙進行全面、系統打擊。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