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中關村管委會肩負著促進科創企業逐步壯大和引領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使命。創業服務處,集中體現了管委會這一使命。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為解決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創業服務處的工作人員奔赴各類創新創業集聚區,深入了解企業的實際訴求,并推出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經費的補貼政策,有效緩解了企業研發人員人工成本上升、自主研發資金短缺等問題,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也因此成為創業者的“知心人”,為初創企業保駕護航。近日,創業服務處獲得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這一殊榮。
“中關村大多數創業者是為理想,為填補國內的某一項技術空白而創業。我們只有全心全意做好服務工作,與他們一起拼搏,才能不辜負這群優秀人才技術報國的夙愿。”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處長閆穎介紹,該處室的主要職能包括調研、制定創業服務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整合社會各界資源搭建創業服務平臺,促進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支持孵化器建設等工作,但歸根結底還是“服務”兩個字。“我們只有一項權利,那就是服務的權利,服務好創業者,服務好科學家,做創業者的知心人,做科學家的勤務員。”
近年來,創業服務處重點支持的創業孵化機構累計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0余家、獨角獸企業40余家、上市企業(含新三板)200多家。中關村管委會精準支持初創企業,加快助力科技型小微企業“茁壯成長”。據閆穎介紹,針對初創期企業特點,開展了金種子企業培育工程,為金種子企業配備創業導師,定期組織輔導課程,對企業創始人、創新成果、品牌等進行宣傳。“先后培育出曠視科技、馭勢科技等為代表的970家具備創新能力、高成長的金種子企業。同時,建立了500余名創業導師隊伍;與超過60家知名創業投資機構合作;推動多家銀行推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形成了針對初創企業的培育、貸款、投資一條龍服務。”
2017年,園區新創辦企業超過2萬家,但有一些小微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困難。為了摸清情況,創業服務處的工作人員奔赴創業社區和街區,與孵化器和小微企業一起工作。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整理了將近20萬字的調研報告,找到了小微企業存在產品研發周期長、缺少資金、缺少穩定收入的痛點問題。2018年年中,中關村管委會推出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經費的補貼政策,當年就支持了1488家科技型小微企業,有效緩解了企業研發人員人工成本上升、自主研發資金短缺等問題。幻視互動(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表示,在企業初創期,專項經費的補助和支持,切中了難處和痛點,使企業能夠更加專注地聚焦核心技術開發和產品化過程。
今年7月,申請2019年度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經費補貼的企業已經突破3000家。創業服務處的四部電話幾乎成為熱線電話,每天接到300多個咨詢。“除了經費補貼,今年我們還計劃為小企業對接更多綜合服務,比如大企業的開放平臺、傳統金融機構的信用貸款、專業的法律和財務服務等,讓小企業能以更實惠的方式享受專業服務。”
面對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這一光榮稱號,閆穎表示,這份榮譽是幾代中關村管委會人共同奮斗的結果。“創業服務工作使我們能夠更加接近中關村本質,使我們能深刻體會到新時代對人才的解放,對先進生產力的解放。”
(責任編輯:DF520)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