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持續提高科技進步加速度(思想縱橫)

            2019-07-25 12:2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過去的一年,那只‘猴子’沒有讓我們失望。”前不久,中國科學家常進這樣評價我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截至2018年底,“悟空”號已繞地球飛行16597圈,探測宇宙射線粒子55億個,完成了其他“同行”至少10年的工作量。“悟空”號印證了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進步的加速度,而要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中占據主動,就必須讓這種加速度更能持續。

              習近平同志指出,“科技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這講清楚了國際科技競爭中更快與更能持續的辯證法。科技進步越來越快,國際科技競爭越來越激烈。日趨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反過來又不斷提升著各國科技進步的加速度。科技進步與科技競爭之間的這種循環式促進關系說明,贏得國際科技競爭,既要做到更快,又要做到更能持續。

              從工業革命算起,近代科學大規模走出實驗室,同技術“聯姻”并深刻改變人類社會還不到300年。這期間,科技進步的加速度一直在呈幾何級數增長,人類科學知識總量也在迅猛翻番。據統計,人類科學知識總量在19世紀大約50年增加1倍;20世紀初期大約30年增加1倍,50年代大約10年、70年代大約5年、80年代大約3年增加1倍;進入21世紀,已呈突飛猛進增長態勢。與此同時,知識更新周期也在不斷縮短。18世紀以前,知識更新速度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來,人類社會創造的知識比過去3000年的總和還要多。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我國科技發展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對同發達國家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讓歷史性交匯產生同頻共振效應,就必須既比自己的過去快,又比同時代的別人快。縱向橫向都具備可持續的速度優勢,方能占得先機、把握機遇。

              實現更快發展,看上去是拼速度,實際上是拼質量,拼原始創新能力。應該看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原始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不在自己手中,討來的“新鮮貨”其實已是人家的“淘汰貨”,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科技發展的迭代差,落后于人也就不可避免。

              事實表明,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才能讓科技發展加速度更能持續。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是輕而易舉之事,但絕非不可能之事。要具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韌勁和鉆勁,潛心基礎研究,為開展世界級科學研究提供創新理念引導、奠定物質技術基礎;具有“欲與天公試比高”的斗志,緊盯世界科技前沿,著力推進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戰略高新技術研究;具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豪情,在攻堅克難、追求卓越中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讓科技發展加速度更能持續,在國際科技競爭中彰顯中國優勢。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5日 08 版)

            (責編:趙竹青、呂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