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現場,紅色和藍色是會場主色調。(人民網 呂騫/攝)
中國資本市場正式進入“科創”時代。
9點25分,伴隨如潮的掌聲和快門聲,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共同敲響銅鑼,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正式上市,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迎來一個嶄新的板塊。
這一次,不只是資本的名利場,更是科技的大舞臺。科創板姓“科”,首批上市公司的“科創”屬性在25位董事長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他們其中至少有10人擁有博士學位,不少更是公司核心技術的創始人。
在首批公司上市儀式上,25位董事長均有到場,在談到上市的意義時,他們的口中沒有太多“市值“規劃,他們的回答更顯“科創”范兒。
“上市本身就是企業技術實力的展現,募集到的資金更可以真正投入到研發上,保證企業持續的發展動力和核心價值。”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如是說。“上市帶來的知名度可以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才,在品牌等軟實力方面能給企業帶來很大提升。”沃爾德董事長陳繼鋒也表示。
這正是科創板設立的初衷――用好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驅動的實體經濟。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增長階段之際,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向技術驅動、人才驅動、企業家才能驅動的“集約式增長”模式,通過效率變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背后,資本市場的引導和支持必不可少,也大有作為。
這一次,上市是發展的里程碑,更是創業的再出發。科創板的5套上市標準體現出的包容性,讓更多有創新創業創造夢想的企業家登上資本市場。
“科創板的后勁很足,上市以后我們會夯實基礎,更大投入在創新上,投入在人才上,相信會有更大的提升。”新光光電董事長康為民如是說。
南京微創董事長隆曉輝也表示,科創板的創新模式和公司對產品創新的模式是完全一致的,作為首批企業登上科創板,會極大鼓舞公司未來的發展。“我們會加大創新力度,把未來要做的事情提前安排,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大作用。”
這一次,不只是一個新板塊,更是改革的試驗田。“通過不斷試驗,建立好的市場機制,筑好巢,才能引鳳來。”資深投行人王驥躍也來到了現場,見證中國證券市場這一里程碑事件。“堅持市場化和法制化的原則,堅定走下去,把基礎制度做好,市場才能走的更遠更長久。”
試點注冊制以市場化為導向,25家公司在新股發行階段估值各異,正是市場這一無形之手的作用。在上市后的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也是為了讓市場各方盡快完成估值博弈,讓股價回歸合理定價,這也正是制度與實踐逐步磨合、市場機制發揮自我調節作用的體現。
“試驗田”有新特色,也帶來新挑戰,上市初期股價大幅波動正是其中之一。開市后交易大廳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無不反映著投資者的熱情。
“說實話,越上漲、壓力越大,這是股民和投資者一份信任。”安集科技董事長王淑敏表示。就在當天收盤,安集科技以400%的漲幅問鼎科創板開市首日的漲幅榜。
“短期內的股價不一定能體現什么,把企業做好才是根本。把企業做大做強,給投資者回報更多的利潤,才能支持股價的成長。”新光光電董事長康為民坦言,并不會過度關注短期漲跌。
給市場多一點時間和信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上市儀式的“火熱紅”與“冷靜藍”之中,見科創企業的發展信心,更見科創板的改革定力。
(責編:楊虞波羅、呂騫)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