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3日訊(記者林火燦)國家統計局23日發布了《科技發展大跨越創新引領譜新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七》。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科技實力伴隨著經濟發展同步壯大,實現了從難以望其項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領跑的歷史性跨越,中國正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新中國誕生之初,國家百廢待興,科技基礎極為薄弱,科技事業幾乎從零開始起步。新中國的建立,激發了大批海外學子的殷殷報國心,以錢學森、華羅庚、朱光亞等為代表的海外專家學者破除一切艱難險阻,懷抱對祖國的濃濃感情,紛紛歸國效力。
改革開放猶如一場及時雨,滌云蕩霧,我國科技事業由亂到治,由衰到興,迎來了新的春天。在1978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使全國上下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目標。此后一系列科技規劃、計劃相繼實施,科技體制改革大幕開啟,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同步壯大,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
進入新世紀以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我國科技發展再次面臨重大機遇。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當前,我國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研發人員總量在2013年超過美國,已連續6年穩居世界第一位;研發經費規模和強度實現歷史性突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一系列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政策實施效果凸顯。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顯著增強。我國在質檢、氣象、地震、海洋和測繪等領域提供的專業技術服務水平逐年提高。高技術制造業呈現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成為帶動工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技術革新為企業不斷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創造了條件,“中國制造”正升級為“中國智造”。科技創新成為改善供給質量、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手段。此外,科技創新引領新動能發展,開辟了經濟增長的新天地。(責任編輯:馮虎)
責任編輯:wyj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