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記協23日舉辦的第130期“新聞茶座”上,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作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和國家治理”主題報告,引起關注。
李君如以“脫貧攻堅戰”和“應對自然災害”兩大具體案例入手,結合中國共產黨黨史,全面分析了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和國家治理的概念和特點,提出了判斷黨的執政能力的四大坐標,即執政黨和參政黨的關系、執政黨和國家的關系、執政黨和社會的關系、執政黨和法律的關系。李君如認為,要實現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目標,需注意三方面問題:一是黨對一切工作的全面領導;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三是全面依法治國。
李君如認為,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黨的執政能力,主要包括黨的決策和實施能力、社會動員和組織能力、社會和國家治理能力、突發事件和危機處理能力。
李君如對記者表示,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的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責任編輯:DF378)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