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內蒙發現1.64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新的哺乳型動物化石

            2019-07-22 14:32:24     來源:光明網

            原標題:我國首次發現舌骨保存完好的哺乳型動物化石

            我國首次發現舌骨保存完好的哺乳型動物化石

            揭示哺乳動物舌骨早期演化

             光明日報沈陽7月21日電(記者劉勇 通訊員袁世杰)記者從沈陽師范大學獲悉,該校負責的國際合作課題組最近在我國內蒙古寧城五化地區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首次發現新的哺乳型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日前,這一新發現以《新的侏羅紀哺乳型動物揭示了哺乳動物舌骨的早期演化》為題發表于《科學》雜志。

             新發現的“微小柱齒獸”化石保存精美,體長約14.7厘米,體重約5~9克,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小的柱齒獸類化石。該化石保存了與現生哺乳動物同樣的舌骨構造,包括甲狀舌骨、基舌骨、角舌骨和上舌骨等。其特征非常獨特,骨節之間有活動關節,結構呈鞍狀,區別于更原始的犬齒獸和現生爬行動物的簡單棒狀結構。現生哺乳動物的鞍狀的舌骨構造是咽喉的框架,對食物傳輸和吞咽有關鍵作用。它的臼齒形態復雜,齒尖和齒脊發育,上臼齒橫寬,下臼齒具假跟座,以食蟲性為主,可能兼雜食性。下頜式中耳、T型間鎖骨和帶狀肩胛骨等均展示了典型的哺乳型動物特征。據發現該化石的沈陽師范大學教授周長付介紹,“微小柱齒獸”是迄今最早具有哺乳動物舌骨構造的哺乳型動物,它的發現表明,現生哺乳動物的舌骨構造傳承于更為原始的哺乳型動物,起源于哺乳型動物獲得咀嚼能力的最早期階段。

            我國首次發現舌骨保存完好的哺乳型動物化石

            “微小柱齒獸”化石標本(左),化石素描圖(中),古生態復原圖(右)。沈陽師范大學供圖

             中生代哺乳型動物是現生哺乳動物的近親類群,其化石發現可為追溯哺乳動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最直接證據。因此,此領域研究是古生物學和演化生物學研究的熱點之一。新發現的“微小柱齒獸”屬于原始哺乳型動物的柱齒獸類支系,該支系中生代時期在北方大陸分布較廣,但以往發現的主要是牙齒化石。近年來,我國在內蒙古東南部、遼西和冀北等地的侏羅紀燕遼生物群中發現了一些保存較為完好的骨架化石,如半水生游泳的貍尾獸、掘穴生活的挖掘柱齒獸以及樹棲的伶巧柱齒獸等。周長付說,新發現的“微小柱齒獸”骨骼輕盈,肢骨長而纖細,尾巴超過體長的一半,均顯示了適于樹棲攀緣生活的特征,大大豐富了柱齒獸類適應樹棲生活的多樣性。此外,“微小柱齒獸”形體小、體重輕,也豐富了對柱齒獸類體型分異多樣性的認識。本次諸多新的突破性發現為研究我國及全球中生代的早期哺乳動物演化作出了新的貢獻。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