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綠色崛起看江西

            2019-07-22 08:46: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江西龍虎山景區。   朱英培攝(人民視覺)

              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河長和巡查員劃著竹筏巡查域內的星江河。   胡敦煌攝(人民視覺)

              江西景德鎮一景。   資料圖片

              在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金江鄉萬寶水庫,工作人員在打撈水面漂浮物。   陳福平攝(人民視覺)

              南昌以環境生態指數提升居民幸福指數

              讓候鳥定居?還岸線于民

              本報記者?孫?超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人說,今天在滕王閣上遠眺,落霞常有,而孤鶩不常有。

              南昌構建候鳥“天路”

              南昌人早在10年前,就規劃起了“鳥道”。這條綠線以南昌東北部的鄱陽湖為起點,至艾溪湖,再至南昌天香園內,被人們稱為南昌候鳥的“天路”。

              “你看這些白鷺,5月筑巢,6月小鳥已開始學飛,現在更是一片一片。”天香園高級園藝工程師余高安說,南昌天香園一度吸引了32個品種的野生候鳥群,近6萬個鳥巢,30多萬羽。越來越多的候鳥成了“定居”的留鳥。

              而與天香園同處“鳥道”之上的艾溪湖,同樣也有奇鳥可觀。

              艾溪湖是位于南昌高新區的天然湖泊,周邊幾千畝建設用地,十幾年來,很多投資者都對這一區域青睞有加。圍湖建城,填湖造城,還是為城市發展留足生態空間?南昌市堅決選擇了后者。

              “這里有人工馴養的大雁、天鵝等9種濕地候鳥300只,去年還有野生白天鵝在我們這兒過冬。”艾溪湖濕地公園候鳥保護中心主任鄒進蓮說。

              城退河進生態優先

              “企業越進越多,河水越流越臭。”南昌經開區的桐溪河曾源源不斷地將劣V類水注入鄱陽湖,讓生活在河邊的居民怨聲載道。

              2017年6月,江西省印發全省消滅劣V類水工作方案,重點治理2016年以來出現過劣V類和V類水質的44個斷面。消滅桐溪河劣V類水攻堅戰由此打響。

              清除河道內黑臭淤泥,建設污水管網,建設生態涵養……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治理,讓桐溪河水躍升至三類水質。

              流經南昌,注入鄱陽湖的贛江,兩岸一度砂石廠、違章搭建、荒草灘涂遍布。影響城市品位,制約城市長遠發展。

              南昌明確生態優先觀念,把最好的岸線留給大自然。城退河進,扭轉了與水爭地的緊張局面。在贛江東岸,自行車道、花園、沙灘球場、棧道錯落有致,為市民提供了親水空間。

              編織“四橫七縱六環”綠道網

              在西岸的紅谷灘,濱江月季園、漁舟灣濕地公園、摩天輪廣場、鳳凰洲市民公園,從南到北,紅谷灘新區把贛江西岸的各大景點串成了一條長約13公里的濱江生態走廊。

              早在2013年,江西省林業廳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區)先行開展綠道建設;2014年,南昌市政府正式對30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實施綠道網規劃。5年間,南昌實施城區主干道綠化里程300多公里,基本依水建成7條城市主干綠道。目前,南昌市正在抓緊實施《“美麗南昌?幸福家園”城市園林上臺階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提升20個公園,精心打造100條景觀路。

              2019年南昌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南昌致力于加強精細化管養,全面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八大行動,全力實現“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環境綜合整治“三年上臺階”目標。

              

              宜春銷售好生態推進全域旅游

              田園變景區?農舍成客房

              本報記者?孫?超

              在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溫湯鎮西南4.2公里,有一個生態十分優美的古村落――水口村。村外茂林修竹,田園交錯;村內一座座民宿沿路而建,一家家農家樂遍地開花。正是這么一個小山村,去年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實現旅游年綜合收入1000萬元。

              村里辦起文化旅游節

              目前,水口村155戶人家有35家辦起了農家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5家民宿,且各具特色。一家叫作“舊舍”的民宿,依照百年老屋的原貌進行改造。屋內展示了全國23位畫家和兩位攝影家的作品,展現了陶藝、烘焙、耕種、采摘等多種生活場景。前來游玩的上海市民王睿浩說:“單單‘舊舍’這個名字,就讓人心底涌現出懷舊情懷,這里真是個詩意棲居的好地方。”

              從2017年起,水口村每年舉行一次鄉村文化旅游節,游客既可觀看舞龍舞獅、三角班戲劇、民間武術表演,還可參與體驗打糍粑、煎番薯丸子等民俗活動。

              為溫泉頒布保護條例

              近年來,宜春厚植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集農林觀光科普、農家特色餐飲、果蔬采摘、民俗活動等于一體的生態旅游產業,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振興發展。

              10年前,宜春市就制定出臺了一份溫湯溫泉管理的規范性文件,進一步規范開發建設。去年9月,《宜春市溫湯地熱水資源保護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在溫湯鎮,過去旅游產品開發主要集中于自然資源,亮點單一。去年年底,景區打造的大型歌舞《明月千古情》成功首演,游客多了一項夜間的文娛盛宴。

              街市品小吃,酒肆沽老酒,球場觀蹴鞠……宜豐縣石市鎮“宋風劉家”,藏著古老的故事。劉家自然村在建設美麗鄉村中,保護和挖掘出傳統文化中便于旅游轉化的內涵,建設了宋風集市、宋風驛站、劉家碼頭、鄉藝文館、蹴鞠場,編導了《宜豐縣衙印象》演出。

              百畝荷花園?富了貧困戶

              這些天來,上高縣翰堂鎮中樓村180畝的荷花相繼盛開,吸引不少游人前來觀賞。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該村因地制宜,建設了百畝荷花園。

              左仁兵是中樓村五保戶,他將2畝多農田入股合作社栽種荷花,同時還被聘用為荷田放水員,月收入800元。“既能獲得土地入股田畝租金和分紅,又能通過務工獲得收入,我對今年脫貧充滿信心!”左仁兵高興地說。據悉,荷花產業的發展解決了近20名村民就業,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目前,宜春擁有國家3A級以上景區34個,A級鄉村旅游點60個。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9004.0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805.13億元。全域旅游遍地開花,靖安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銅鼓鄉村旅游扶貧項目入選全國金融支持旅游扶貧重點項目。

              

              九江開展長江保護修復“八大行動”

              促山體復綠?建碧水綠廊

              朱?磊?儲?義

              作為江西唯一通江達海的港口城市,全省152公里長江岸線全部在九江境內,如何保護好一江清水、一湖碧水?如何做好水文章?這是新時代出給九江的一張試卷。

              讓每條河道變碧水綠廊

              “現在環境變好了,栽了樹,種了草,還搞了文化墻,出門就能散散步,練練太極。”城西港區濱江西大道,正在散步的潘桂生老人臉上洋溢著幸福。

              過去的城西港區,水系多、河道多,可并沒有這么“清爽宜人”。曾幾何時,當地少數人圈河養魚,用土筑、攔網等方式攔截河流,不少河道旱季腥臭,雨季洪澇,甚至有釣友直言:“這里的魚不敢吃,有味。”

              2017年下半年,九江市城西港區管理局下定決心治理黑臭水體,打破管轄區域和管理體制藩籬,打通所有河道,讓水進得來、排得出、“活”起來,同時高質量高效率建成永興泵站,疏通修復地下管網,投資1.5億元新建污水處理廠,多管齊下破除多年來的積弊。

              組合拳打下來,短短兩年,再訪城西港區,只見每條河道都成為一條碧水綠廊。

              推進沿江岸線山體復綠

              為了讓水更美,九江市實施“四水共治”:治污水、活死水、防洪水、優供水。?力爭到2020年底,九江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到85.3%,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88%以上,全面消除中心城區黑臭水體;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8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再現江湖本色。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九江市以此為導向,高位推進,全面打響攻堅戰,不僅僅成立了打造長江“最美岸線”領導小組,還出臺了《九江市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的實施意見》,編制了岸線打造規劃,建立了調度督查機制,重點從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四個方面發力,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九江最近又提出,打造最美岸線升級版,開展長江保護修復“八大行動”,持續推進沿江岸線、山體復綠和綠色廊道建設。

              對污染項目零容忍

              2017年,國內某知名造紙企業看重城西港區得天獨厚的長江岸線資源,計劃投資200億元興建工業用紙生產基地,投產后年納稅可達6億―7億元,著實讓城西港區所有人興奮不已。

              “在環評階段,我們發現這個項目存在環保風險,經過慎重考慮,集體研究后,我們最終還是忍痛割愛,放棄了這個項目。”九江經開區黨工委委員、市城西港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羅智敏回憶。

              近年來,九江市委、市政府以創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為契機,進一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同時,精心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電子電器、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新興產業,構建新工業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今年,九江新舊動能轉換加快,1至6月,研發投入增長35%,新增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21家,增長40%;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13家,增長31.8%;新增院士工作站4家,總數達到38家,總量居江西省第一。

              

              江西第二大河流綜合治理帶來百業興旺

              撫河水變清?日子更紅火

              本報記者?魏本貌

              抬頭看著自家懸掛在三樓頂的水晶吊燈,邱小義有些后悔。原來建自家三層新房時,邱小義特意將二樓客廳的頂板留空,立體空間直達三樓。“一家人住寬敞大氣。”邱小義說,“沒想到這兩年村里搞民宿這么旺,可房屋格局不太理想。”

              邱小義的家在撫州市南城縣建昌鎮麻嶺下村。小村莊坐落在麻嶺山腳,山上建有麻源水庫,麻港河穿村而過,最終匯入江西第二大河流――撫河。

              垃圾漂滿河?村民往外走

              麻港河曾是村民心頭的痛。河道時寬時窄、彎彎曲曲,有些地方被淤泥堵塞。每到汛期,山溪洪水暴漲暴落。

              由于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和畜禽養殖農業面源污染等,麻港河受到嚴重污染。麻嶺下村村民紛紛逃避外出,580多人的村莊最少時不足百人,幾乎見不到外人來。

              “不治理好撫河,就愧對400萬撫州父老鄉親”,?2017年,撫州市委市政府啟動撫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作為撫河重要支流的麻港河小流域的生態綜合治理工程也全面鋪開,河道清淤疏浚,狹窄河道適當拓寬,改造年久失修的堤壩護岸,同時在干流沿途設置生態濕地,種植水生經濟植物。使用生態擋墻砌塊、干砌六角空心磚等生態材料,讓河道“會呼吸”。

              河里出問題?根子在岸上

              麻港河位于小流域內最低處,流域內直排污水是最大污染源。南城縣在麻港河道兩岸鋪設直徑600毫米的污水管,收集沿途6個行政村兩萬多人口的生活污水。同時,縣里關停沿岸養豬場、養雞場等,有效治理源頭污染。

              行走在麻嶺下村,污水井蓋和污水井蓋標識明顯。“村里家家戶戶都建有三格化糞池,生活污水排進化糞池處理后,流進村里的污水網,再接到河邊的污水主管網。”邱小義高興地說,現在生活污水不會流進麻港河里了。

              環境整治提升后的麻嶺下村,發展起白蓮種植、蔬菜種植、農家樂體驗等產業。邱小義白天到產業基地打工,晚上則在家門口忙著燒烤生意。“村里環境變好了,客人多了,日子紅火了起來。”

              在江西率先上線“生態云”

              麻港河綜合生態治理,是撫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的縮影。撫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投資數額巨大。為破解融資難題,撫州市探索以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進社會資本,目前已經開工項目58個,累計完成投資52億元。

              撫州市整合水利、環保等23個部門的生態資源數據,在江西率先上線運行的“生態云”平臺,具有生態環境實時數據動態監測預警、生態環保執法在線聯動處理、綠色發展考核評價等多項功能。目前,撫州依托“生態云”啟動智慧撫河項目建設,對撫河生態情況進行全過程監控和分析。

              版式設計:郭?祥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22日 11 版)

            (責編:莊紅韜、楊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