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科技】水木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一場商業競逐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戰略儲備,要想獲得足以打敗敵人的戰斗力,首先要修煉一身足夠強大的防御能力。因此,防御值決定戰斗力。在這一點上拼多多正在落子布棋局。
“天時”
到目前為止拼多多的兩個大動作:一是針對農業層面的農產品上行,二是針對制造業的“新品牌計劃”,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組成三大產業形態的農業、工業制造業、服務業中的前兩大產業已經被拼多多開始著手整合。
那么位居第三產業形態的服務業也極有可能將會成為拼多多第三項重大戰略決策,被其納入整個戰略布局,畢竟依靠“三駕馬車”來驅動平臺,顯然馬力更大、后勁也更足。只不過暫時還不會有明顯的痕跡,如果貿然觸動這塊“蛋糕”必然會遭到這些領域里的“守擂者”群起而攻之。加劇戰火的擴大是拼多多不愿意看到的,因為他現在的首要任務是積蓄力量爭取更多的時間,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韜光養晦搞建設。
而推動這兩大產業轉型升級又高度符合當下的“大環境”,從這個層面來看拼多多搶占了“天時”。
“地利”
新的商業模式可以顛覆傳統模式,當然也很容易被后來者繼續顛覆,拼多多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其深入兩大產業的核心環節,力圖從源頭下手消除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阻隔”。如果一旦成功,那么拼多多的優勢就不僅僅局限在暫時領先的模式基礎之上,而是會將拼多多這家電商平臺深深的植入到兩大產業當中,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實,且還會因此收獲“發家致富領頭人”的美名,既創造了不小的社會價值又能夠“名利雙收”,這種多贏的局面想想都讓人激動。
另外其“新品牌計劃”的發源地是長三角經濟帶,長三角是什么地方?那是我國的制造業重地,豐富的制造行業大部分匯聚于此,又有全世界最大的貿易港口,最重要的是拼多多也是土生土長從上海走出來企業,上海又是長三角的核心腹地,所以“地利”這個優勢要素也被其收入囊中。
“人和”
電商前輩們不是曾經說過“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嗎?而拼多多似乎是想通過這兩個大的舉動告訴外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產業”。
所以說,如果現在還把拼多多當成一個單純的電商購物平臺恐怕就有點低估它了。自從其納斯達克上市以來,一時間風頭無二,當然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但也少不了無緣無故的恨,名滿天下者,必然毀滿天下。
年輕的創始人帶著一個年輕的公司在這個科技爆發的年輕時代想要重塑一種更具年輕活力的商業地標。要知道絕大多數創業公司都不會活過一年半,而這家電商平臺卻能在3年之內把牌子掛到紐約,靠的的是什么?靠資本推動?靠低價促銷?還是靠天生的運氣?這些都靠不住,需求才是第一生產力。
拼多多能走到今天,靠的是日漸豐富化的消費階層的崛起和衍生,靠的是滿足了大部分人的真實需求。我們必須承認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但消費升級的真正意義是消費越來趨于理性化,不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也不是只買名車、名表、名包,消費升級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不是割裂的,這個系統里面包含了各個消費層面的消費群體,就像人的手掌不可能五個手指一邊齊。
企業在迎合高消費群體的同時也要考慮普通消費人群,相反滿足大部分普通人群做到“普惠”之后,還要在高端領域繼續突破,持續對應高消費人群更高的消費追求。“升級”是讓那些之前沒有的變成有,讓有的變成好、讓好的變得更好,這才是意義所在。
所以說整個消費升級的高度應該是建立在全體消費者共同但不同程度的進步基礎之上,這也是自然規律。讓需求與價值相對等,那么拼多多的“農產品上行”、“新品牌計劃”正是在極力將供給端與需求端實現最小距離的對接甚至是無縫對接,攢好這個“局”,讓兩方都滿意,這不也正是在為自己營造“人和”的局面嗎?
人們總想去探尋一種絕對的理想狀態,雖然有時候理想還是理想,現實還是現實,但我們何曾因為理想的難于上青天而放棄過追逐,又何曾因為現實的殘酷而心生倦怠,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使二者重疊或者盡量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是我們活著的意義,也是奮斗的意義所在。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