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種地,咱緊盯著“供給側”――來自河南小麥主產區的調查

            2019-07-12 09:13: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河北滄縣興濟鎮農民在翻曬小麥。   傅新春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麥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眼下,在夏糧主產區,小麥收購正火熱進行。透視糧食收購市場,“龍頭+農戶+社會化服務”的產業鏈連接越來越緊,優質優價的市場功能充分發揮,許多農民不再只顧埋頭種地,主動從供給側入手調結構,變成市場明白人。

              

              從“糧倉”到“廚房”,好麥子每斤貴1毛

              6月中旬,河南蘭考。上午9點剛過,日光已經曬得人睜不開眼睛。

              在蘭考神人助糧油有限公司的院子里,停著幾輛滿載小麥的大掛車。有的在排隊等著過磅,有的已經開始卸車。

              站在傳送帶邊,公司總經理劉保香隨手抓起一把麥粒掂掂,“挺沉”,扔兩顆進嘴里一嚼,“不黏,這麥子質量,可好!”

              儀器檢測結果印證了他的判斷:容重780,水分12%,雜質小于1%,妥妥的二等麥。

              麥好價也好,每斤1.15元,比今年最低收購價預案的二等小麥收購價格高出1分錢。

              “這個價格,中!”三義寨鄉孟角村村民劉勇昌跟糧油公司合作多年,一直幫忙在周邊區域收小麥。“年初看到托市價(最低收購價)又下調了3分錢,擔心今年這麥不好收了,沒想到開秤以來價格還不賴,基本在每斤1.15元以上,刨掉運輸、整理費用,農民普遍覺得挺滿意。”

              “1斤1.15元,這只是普通小麥的價格,要是新麥26、新農979等優質品種,都是1.26元/斤收,而且敞開收。”劉保香接過話茬,“咱這兒好麥不嫌多啊!”

              從“糧倉”到“廚房”,龍頭企業連起全產業鏈。據介紹,神人助糧油有限公司加工的面粉,以適合加工饅頭、面條的中筋粉為主。今年公司打算再延長產業鏈,上馬加工面包、餅干的高低筋專用面粉,“高筋粉絕對優質優價,一噸能多掙30元。”劉保香說。

              好麥收回來,還得有好的加工方法。記者了解到,神人助糧油公司在蘭考的加工廠,設計加工能力是日處理小麥1000噸,但目前日加工能力控制在800噸。劉保香說,“這是加入了精研細磨、降溫等工藝,就是為了提高質量,把好麥更好地磨成好面。”

              麥粒“吃干榨凈”,變身更多產品。同樣對優質糧源需求旺盛的,還有中糧(鄭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東說:“對于加工企業來說,品種、品質都是關注的重點。下游食品、餐飲企業對于色澤亮度等指標要求都很嚴格,我們必須在源頭上保證高品質。”

              “今年的小麥質量的確是好。”郭東介紹,“往年6月新麥使用比例只在40%左右,今年達到60%。今年整個夏糧收購季預計收購新麥數量將超過70萬噸,其中30%是優質小麥。”

              按照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國標三等小麥最低收購價水平為每斤1.12元。河南作為6個最低收購價預案執行省份之一,雖然旺盛的市場需求對優質小麥價格形成支撐,但普通小麥價格自6月中旬以后出現明顯下降。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7月2日,河南省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據了解,河南省目前已籌措夏糧收購資金500億元,組織各類有效倉容1056萬噸。

              從“高產”到“優質專用”,糧不沾地就出手

              好麥從哪兒來?還得是田里種出來。

              流通環節“優質優價”信號向上游生產環節傳導,農民種植意愿變了。

              “過去種麥就看產量高不高,可現在,光盯著產量,沒人要哪行?”長葛市坡胡鎮窯口村的杜紅順,在村里流轉了560畝地種小麥,講起種糧經有一套。

              杜紅順一直聽說專用小麥行情好,可一來擔心技術,二來擔心市場,沒敢下手種。去年,他跟企業簽了訂單,下決心試種了十幾畝的“囤麥127”,沒承想一畝產量比往年高出200斤,麥子色澤還好,今年他把500多畝地全部換成了這個品種。

              專用小麥種起來難嗎?杜紅順笑著回答,“不算難,除了鋤草要求比普通麥要高,澆水、病蟲防治這些都跟種普通麥區別不大。不過要是管理得精細,品質能更好。”

              小麥收割完后,杜紅順就以每斤1.12元的價格賣了4萬斤地頭糧,“往年收完麥子,得自己拉著去賣,隊排挺長,耗時耗力。哪像現在,麥不沾地就賣了,價還好,挺中。”

              在加工企業采訪時,記者發現來賣糧的幾乎都是經紀人,開著載重幾十噸的大掛車。那種小農戶開著拖拉機、小四輪排隊賣糧的場面很難看到了。劉保香也說,如今經紀人已經成為糧食收購市場的主力。

              事實上,作為糧食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經紀人不僅在幫助種糧農民把豐收的糧食變現,也在成為“優質優價”這一信息的積極傳遞者和帶頭人。

              長葛市坡胡鎮營張村的張高升,今年33歲,做了6年糧食經紀人。“這些年賣糧給加工企業,明顯感覺他們對于糧食品種、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為了應對這種變化,張高升購置了容重器、測水儀等工具,按質收糧,好麥孬麥分開,同時也區分品種,不同的品種分開存放。“今年只要是新麥26,地頭價就能給到每斤1.2元。不少農民看到這么好的價,都打算明年也改種這個品種呢。”

              能人劉勇昌則是不僅收麥,還帶著農民一起種起了優質麥。3年前,他一邊牽頭在村里成立了“金麥穗種植合作社”,流轉760畝地種小麥;一邊和神人助糧油有限公司簽下優質小麥種植訂單。

              “公司、合作社和農戶現在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公司瞄準市場需求選了新麥26等3個優質品種,在打藥、施肥、鋤草等環節提供技術指導,再以每斤高出市場價1分錢的價格保底收購。合作社負責田間管理,農戶既不用擔心種,也不用擔心賣,完全種上放心田。”劉勇昌說。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省小麥種植面積8600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204萬畝,占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的1/7。

              全程服務有保障,農民種上放心田

              小麥收割完,勤勞的農人已經播下了玉米。大田里,黃綠相間的色彩,讓人看到土地的生機。

              “麥子收完當天就種上了玉米。”長葛市坡胡鎮孟排村種植戶楚萬才說,“現在種地輕省多了,幾十畝地一個人種都中。”因為從犁地、播種、澆水、施肥、打藥都實現了機械化,田間管理還有專門技術服務站,“如今種地遇到啥難題都有人管,這擱過去全靠自己蒙著種,遇上刮風下雨年景不好,一季的收成就全白瞎了。”

              今年的小麥產量高、品質好,但生長過程中也不是沒有經過考驗。“生長前期氣候干旱,抽穗期間遭遇低溫,灌漿期間又有好幾天干熱風,但都沒給小麥質量造成什么影響。”長葛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馬根卿說,這得益于產業鏈條理順了,配套服務跟上了。

              馬根卿說,優質優價的好處讓農民都躍躍欲試,但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隨意性太大,新品種、新技術很難完全落實。要讓地里長出好麥子,迫切需要用先進的生產經營方式把農民的積極性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于是,現代農業發展共同體在長葛應運而生。

              在這個“政府+龍頭企業+種糧大戶+社會化服務”的體系中,優質小麥是主打產品,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是生產主力,政府提供技術、風險、資金等保障,龍頭企業保底收購。

              “就說這風險保障,本該由共同體成員承擔的每畝13.5元的保險費用,市政府和龍頭企業各擔一半,即便絕收,共同體成員也有每畝900元的收入。后顧之憂打消了,如今種麥都帶勁著呢!夏收完了測產,共同體成員平均畝產都超過990斤。”馬根卿介紹,截至目前,全市現代農業共同體成員已達到207家,土地流轉面積達15萬畝,成員每年增收近4000萬元。

              增產變增收,收購環節是關鍵。龍頭企業收購優質小麥離不開資金保障。“我們在支持市場化收購的信貸政策上明確提出,支持購銷貿易企業和龍頭加工企業開展優質優價小麥收購,對于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開展糧食訂單收購也給予支持。”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錢文揮說,今年農發行籌集了1000億元的夏糧收購資金,夏糧主產區支持的市場化客戶同比增幅達到30%以上。截至6月30日,已累計投放夏季糧油收購貸款416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油425億斤。

              隨著河南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各市場主體對于這個引導市場預期的政策提出自己的期待。劉保香說,“國內小麥種植的南北跨度大約有1000公里,各地的品種、品質都不相同,但托市收購價格卻全都一樣。希望今后更加體現優質優價的導向,統籌不同的品質、營養等指標,制定不同的收購價格。”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2日 18 版)

            (責編:莊紅韜、付長超)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