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在想,若不能當振臂一呼天下人云集的英雄,至少也要當振臂一呼50人云集的‘小英雄’,也就是老師。”正是懷著這樣一個念頭,歐正云扎根鄉村教師崗位,一干就是32年。
?
歐正云,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1988年畢業后,分配在湖南省寧鄉涌泉山中學任教。2002年9月,平調到寧鄉喻家坳中學,教學至今。
?
從教至今,歐正云的家安在學校,成了真正的“守校人”;因為過去常年擔任班主任,至今都可以叫出每一個畢業學生的名字。32年來,家訪路程加起來至少有10000多公里;最令人敬仰的是,老師其實已身患腎病多年,卻依然堅守三尺講臺,每天一邊講課一邊與病魔斗爭……
?
因為心中的崇高信仰,32年里,歐正云從不懈怠,成績斐然,也因此,先后被評選為寧鄉縣“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寧鄉市“黨建管理先進個人”和長沙市“優秀教師”。今年,又被入選了由湖南省教育基金會主辦的“2019年度湖南最可愛的鄉村教師”。
?
近日,編者一行前往寧鄉市喻家坳中學,對歐正云進行了專訪,聽老師講述32年如一日服務鄉村教育的故事。
?
(歐正云)
?
走進學生心里,他是大家的“好朋友”
?
歐正云今年53歲,說話帶著濃郁的寧鄉口音,臉上永遠掛著笑,眉眼彎彎,給人一種和藹親切之感,一點都不像一個被腎病折磨十多年、雙腎衰竭的病人。說起自己鐘愛的教育事業,老師十分健談;雖然被腎病折磨多年,卻給人非常樂觀之感。這便是歐正云給人的第一印象。
?
天有不測風云。因長期重繁重教學任務,2012年,歐正云腎病加重。為保證老師健康的身體,學校便不再讓老師擔任班主任,只擔任語文教學。
?
雖然不再擔任班主任,為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成績,老師從來沒有停止與學生課后的交流、探討。于是,在辦公室、走廊邊、餐桌旁、樹蔭下、足球場,都能看到歐正云和學生們在一起共同學習的場景。學生有時恭敬地叫他“歐老師”,有時又會親切地稱他為“歐大哥”,甚至有同學叫他“歐爺爺”。而歐正云和孩子們交流的話題也很是多樣,甚至包括明星和游戲。
?
“雖然我不是很懂這些,但為了更加了解孩子們,我可以去學習。”歐正云笑呵呵地說,“怎么走進學生的心里?最主要就是把自己的身份放低,像朋友一樣去關心他們。”也正是因為這樣,全校的學生都很喜歡這個總是笑瞇瞇的歐老師。
?
教學有妙招,他是全能的“歐老師”
?
不僅是和學生“做朋友”有一套,歐正云在教學上更是有“妙招”。
?
自參加工作以來,除了沒有教過英語,語文教師、數學教師、歷史教師、政治教師……他不停地變換著身份,幾乎“全能”,哪個學科缺教師,他就主動頂上去。學科的變化,面臨著專業知識的補習,上一節課,他往往比別人多花兩到三倍的準備時間,并且還主動創新教學手段,只為了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
?
如今,作為專職語文老師,如何讓大家愛上寫作?歐正云自有“法寶”。在修改作文時,他會把學生叫過來面對面修改,一對一指導,寫得好的還會打印出來在全班進行分享;此外,他還會要學生堅持寫周記,題材不限,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每篇周記歐正云都會認真進行批閱。
?
(歐正云正在給學生指導作業)
?
“我們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的問題,都喜歡找歐老師交流。如果有不方便面對面說的話,我們就用寫周記的方式傾訴。通過這種方式,我們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采訪中,學生潘虹這樣說到受自己尊敬的老師。
?
行走10000多公里,他是家訪“活地圖”
?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
歐正云深諳這個道理。從事教育行業以來,家訪成了他的習慣,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每學期每個學生家里至少要去兩次。據不完全統計,32年來,他家訪的路程加起來至少有10000多公里。但凡學校其他老師要去做家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他,因為他是一張“活地圖”,沒有他找不到的山灣旮旯。
?
歐正云表示,個別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誤區,他會利用家訪的機會,上門講學,用身邊事例打動家長,讓家長們知道讀書的重要性。這些年,在他的努力下,成功幫助了40多個家庭貧困孩子返校復學。
?
采訪的這天,正是歐正云要去174班學生李斌家里家訪的日子。“李斌學習很優秀,經常考班上第一。馬上就放暑假了,這次家訪一是為了和家長匯報這學期孩子在校學習、生活的狀態;再一個就是和家長交流假期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同時征求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建議等。”當天,這已經是這學期歐正云第5次來到這個家庭了。
?
(歐正云在學生家中走訪)
?
帶著編者一行人熟門熟路地來到李斌家,歐正云便和李斌的媽媽、爺爺很熱絡地交流起來。“我三個孩子都是歐老師的學生,老大老二中學畢業后,兩人只要一回家,就會去學校看望歐老師,很是惦記老師的身體。目前老三在歐老師的班上讀書,成績有時不穩定,膽子也比較小,歐老師花了很多心思,我兒子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歐正云的教育方式,李斌媽媽黃愛華高高豎起大拇指,眼睛里甚至溢出了那份感激的眼淚。
?
雙腎衰竭仍堅守,他是真正的“守校人”
?
喻家坳地處偏僻,如何讓學校得到更好地發展,一直是歐正云思考的問題。2016年,得知從該校畢業的黃啟平如今事業有成,有贊助學校的想法,歐正云馬上從寧鄉前往深圳,與黃啟平進行溝通交流。在他的推動下,以黃啟平父親名字命名的黃梅生1000萬助獎學金在喻家坳中學設立。
?
黃梅生助獎學金主要是用來幫助困難學生和教師,以及獎勵優秀學生和教師。當贊助人了解到歐正云身體一直不是很好,便明確在獎教資金中每年拿出1萬元作為對老師身體康復的費用補助。2018年,學校王日午老師被檢查出患有肺腺癌,歐正云得知情況后,便將自己的補助金轉給了王日午老師。
?
“其實,歐老師家里也很不容易,女兒剛剛畢業參加工作,他妻子則沒有穩定工作,家里幾乎都是靠他一個人支撐。”喻家坳中學語文老師劉瑞香,與歐正云共事17年了,在她眼中,歐正云是一個工作敬業、生活簡樸、非常低調的人,“當初歐老師生病時,全校老師要給他捐款,都被他拒絕了。他總是說,世界上還有更多比他需要幫助的人。”
?
“雖然我現在每年治療費用要5萬多元,但大部分都可以報銷,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所以,我們應該要關心更需要幫助的人……”歐正云笑呵呵地說。
?
說起歐正云的病,時間回溯到2012年的夏天。那時已經快期末考試了,一天,歐正云正全神貫注地給孩子們上課,突然覺得腰部一陣撕心裂肺的疼痛,直接倒地抽搐起來。其他老師慌忙打120將其送到醫院,一查,歐正云竟然雙腎已萎縮,腎功能已嚴重衰竭。
?
“當時擔架將歐老師抬出去時,我們全校師生都哭著跑到樓下送他。”回憶起當時的一幕,喻家坳中學教學副校長王亞平仍是感到心痛。原來,歐正云早就知道自己有腎病,已經出現了全身水腫的現象。當時,他家人要他趕緊去醫院檢查,他卻心系學生馬上就要考試了,想要堅持教完這一學期再去,沒想到病情卻嚴重惡化了。
?
(歐正云居住的宿舍)
?
考慮到歐正云的身體狀況,有人勸他辦理病休,卻被他毅然拒絕了。他說,自己只有在學校里、在講臺上、在學生旁邊,才能感覺到溫暖,不會覺得空虛。
?
因為在歐正云的心里,學校就是他的家。30多年里,他把家安在學校,寒暑假也留校,成了真正的“守校人”。今天,女兒受到他的影響,也成了一名鄉村教師。
?
就這樣,歐正云一邊堅守著自己的教育夢想,一邊和病魔戰斗。
?
在他的身上,留著長長一截引流管。而在他住的宿舍里,最顯眼的就是那一箱箱的透析液。每天,歐正云都要腹透四次,每次長達近半小時。腹透的痛苦,他從不和外人說;腹透完后,他馬上又神采奕奕地往教學樓走去。而在他教學的教室里,有一把椅子,他站著講堅持不住了,就坐下來繼續講,就這樣,他堅持了十多個年頭……而他,還將繼續這樣堅持下去。
?
(歐正云每天腹透用的透析液,每月要用15箱)
?
“只要我的身體還能堅持住,我就會繼續站在這三尺講臺上,為鄉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歐正云的話語,分外鏗鏘有力;他的眼神,也寫滿了堅守。
?
采訪完畢,離開了喻家坳中學。在回長沙的路上,32年的教學成果,助人為樂的精神,特別是2012年以來,帶著病痛折磨竟依然堅持在教學崗位的歐正云老園丁的高大形象,在我的心頭一直縈繞著,這是什么,能讓老園丁有著常人難以克服的力量?或許,這就是心中那份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吧。(賀玉平? 尋扣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