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在南京市建鄴區月安街附近,呆蘿卜清竹園店正式開業。
作為3個孩子的媽媽,劉曉燕結束了將近10年的全職太太生活,成為清竹園店的門店合伙人,開始創業。開始一段時間,她還有些無法適應角色上的轉變。然而現在,在劉曉燕的運營下,清竹園店已是呆蘿卜在南京TOP級的門店。
她說她清楚的記得,4月大促的那一次,整個店都被送來的貨品堆滿了,她從天亮忙到天黑,完全沒時間停下休息。
那一天,店里的日營業額突破了33000元。
從“媽媽”到“合伙人”:從清晨4點開始工作的日子
在成為呆蘿卜合伙人之前,劉曉燕已經做了近10年的“全職媽媽”。大女兒和二女兒上學后,曉燕開了一家干洗店,剛想開始一份新的事業,小兒子就迫不及待的來了。由于有孕在身,曉燕不再適合經常與干洗劑等化學液體接觸,才開始的事業只好就此中斷。
日子一天天過去,2019年,小兒子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曉燕覺得,現在終于能踏踏實實的干一份自己喜歡的事了。就在這個時候,家門口新開的呆蘿卜生鮮店引起了她的注意。
曉燕說:“我第一次聽說有店不能直接買,而是要預定的。當時感覺這種‘線上定線下取,今日定明日取’的模式很有意思,特別適合那些上下班沒時間買菜的年輕人、還有行動不便的老年人。” 之后,當她看到呆蘿卜招募合伙人的信息,便毫不猶豫的報了名。
通過面試、簽約、培訓等一系列動作,3月24日,曉燕正式上崗成為門店店長。
從“全職媽媽”轉變為“門店店長”并非易事。從上班第一天起,曉燕就要4點起床,先去門店打理貨品上架。6點左右,她得回家給3個孩子做早飯,然后送他們去上學。安頓好了孩子,7點她得回到店里,開始一天的取菜服務工作。
曉燕告訴我們:“開始一段時間真的很不適應,因為突如其來的忙碌,嘴角邊都長滿了皰疹。但既然決定了要做這件事,我就要好好干下去。”
日營業額突破33000元的背后:服務好用戶需要耐心
短短4個月時間,曉燕憑借過人的耐心與親切的服務態度,受到了很多社區用戶的好評,而她的門店也一躍躋身為南京銷售TOP級門店。
曉燕告訴我們,來呆蘿卜取菜的用戶,有很大一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不像年輕人,對智能手機的使用爛熟于心,很多時候需要我一步一步教他們,就像教“孩子”一樣。
“我和顧客的信任感,都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小事建立的” 曉燕說起和用戶之間的事,就像在說和孩子之間的趣事一樣“有些老人家,開始不太信任APP顯示的訂單金額,那我就每次按計算機給他再算一遍,一兩次之后,他們就安心了;還有一位阿姨特別有意思,她不直接下單。一定要提前一天來店里看看已到貨的實物,什么菜新鮮,什么水果個大,然后她第二天再去下單。我覺得這樣也很好,我們店員也歡迎她提前來看看。”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很多老年人遭遇了“活過了古稀,卻跨不過手機”的尷尬,這樣的窘迫導致他們錯過了很多更便捷的生活方式。曉燕說:“我不只是耐心的教他們怎么用我們的APP,他們有不會弄的,我都會盡力幫他們弄好,這樣我們之間才能建立信任。”
曉燕回憶說,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她感覺很充實。第一次有一種“完成了一個小目標”的感覺,是在4月的一次大促上,她和店員第一次做到了單日突破33000萬的業績。那一天,滿店的貨品都快放不下了,大家一起從早上忙到晚上,也顧不上吃飯。雖然很累很辛苦,但讓曉燕覺得,她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都說我眼光不錯,越來越多人向我了解呆蘿卜
曉燕的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家人也更加的支持她。她說:“我覺得為了我的事業,我現在是發動全家在幫我。”節假日的時候,自家妹妹有空都會幫曉燕照顧三個孩子,在外地工作的丈夫會盡量趕回來一邊幫忙照看門店,一邊照看孩子。
更讓她驕傲的是,身邊的親人、朋友,都驚訝于她快速發展的事業,開始向她“取經”了。她告訴我們:“我大伯哥哥和我親弟弟,想也開一家呆蘿卜。這不,我讓他們先來我店里體驗一下,做生意得做好準備,是要吃苦的;另外一位我的朋友,她也是受了我的影響,想加入呆蘿卜,她已經在尋找合適的店面了。”
說到未來,曉燕充滿了憧憬:“我希望店里的生意蒸蒸日上,可以的話,以后還能再開一家店。”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