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域香格里拉,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蔚藍的天空白云飄蕩,綠綠的草原牛羊肥壯,清清的陽塘曲邊牧歌悠揚,一座座別具風格的藏房炊煙裊裊,遠道而來的游客流連忘返……這里就是香格里拉小中甸鎮奶思村,這里也是鄉村旅游的示范區。
(香格里拉阿佳拉文旅集團 董事長 鄧中生)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藏族村落是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的?是什么力量催生了這個鄉村旅游村莊的發展?是藏族漢子鄧中生獨具慧眼,也是這個青年企業家回報家鄉助力家鄉人民脫貧致富赤子之心把夢想點燃,書寫一段雪域高原的鄉村傳奇故事。
從導游到公司經理的華麗人生
鄧中生出生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鎮一個農民家里,他從小頭腦靈活,聰穎過人,勤奮好學。小學畢業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迪慶州民族中學。中學畢業時,憑他的成績完全可以考上高中,然后上大學,但作為家中的長子,懂事的他知道父母親供養孩子的不易,毅然放棄了大學夢想,選擇了就讀中專,早早的步入社會為父母親分憂養家。
2001年鄧中生從云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畢業之時,恰逢香格里拉聲名鵲起,成為滇西北旅游皇冠上的一個閃亮明珠。抱著在旅游業一展身手的夢想,鄧中生加入到迪慶旅游從業大軍中,通過考試順利成為一名導游。
在旅游服務中,鄧中生每天接觸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通過不斷的交流、溝通,打開了他的視野,也越來越認識到掌握知識的重要性。工作閑暇之余,鄧中生把大量的時間放在了學習上,重新拿起書本,全面系統的學習各種旅游知識,加深對旅游本質的了解。 匠心成就初心,經過多年歷練,鄧中生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解說風格,香格里拉的精神內涵、人文地理知識等講解,帶給游客一種美的享受,讓他在眾多導游中脫穎而出。
鄧中生是一個不甘于平凡的人。2011年開始,他放眼迪慶旅游市場,立足香格里拉獨特的旅游文化資源,通過多方集資創辦了“香格里拉市阿佳拉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剛開始時,擺在鄧中生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不懂旅游管理,他曾經因為不知業務如何開展而一籌莫展;也曾因為不熟悉市場做出錯誤決定,導致花了不少冤枉錢。面對困難,鄧中生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去一一克服。憑借著刻苦鉆研的勁頭,全面系統學習關于旅游行業的相關知識和經驗;招兵買馬,選擇旅游業的資深人士共同創業。
對旅游行業這股執著的信念成就鄧中生的創業夢,企業終于挺過了最艱難的關口,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阿佳拉鼐思·碧水藍天景色)
如今,公司旗下設有阿佳拉鼐思·碧水藍天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香巴拉吐蕃文化莊園、香格里拉市海外有限責任公司、香格里拉市雪之戀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麗江江湖情旅行社、阿佳拉西域停泊府酒店等分公司。
在鄧中生的苦心經營下,企業奉行“誠信、敬業、創新、卓越”的企業理念,使公司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阿佳拉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為實現企業做強做大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除了擁有自己的景區、旅行社、酒店、車隊、文化傳媒公司等“一站式”旅游服務功能外,公司已發展成為香格里拉花旅游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帶出了一支具有奉獻精神、敢打硬仗、懂管理、善經營的企業團隊,成為了香格里拉最佳“誠信、敬業、創新、卓越”的企業理念,使公司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阿佳拉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為實現企業做強做大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除了擁有自己的景區、旅行社、酒店、車隊、文化傳媒公司等“一站式”旅游服務功能外,公司已發展成為香格里拉花旅游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帶出了一支具有奉獻精神、敢打硬仗、懂管理、善經營的企業團隊,成為了香格里拉最佳旅游企業。
返鄉創業振興鄉村旅游
“梅花香自苦寒來”,鄧中生的旅游公司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經營得風生水起,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他實現了人生價值,也得到了經濟回報。
但鄧中生深刻的明白一個地方企業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特別是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后,他看到很多群眾還很貧窮,脫貧道路任重道遠,于是他萌發了開發鄉村旅游,振興鄉村的想法。
當年輕的鄧中生想著手開發奶思村民小組鄉村旅游時,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大家都認為像奶思村一樣的村寨在香格里拉比比皆是,投資開發這樣的景區不可能有什么成效。各種呼聲和質疑聲嘩然一片,特別是作為家中的長子,他承擔著很多責任,父母親也多次勸他不要冒這么大的風險,而鄧中生對鄉村旅游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他覺得奶思村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藏族傳統建筑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婚俗文化、歌舞文化、農耕文化等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高原風景文化獨特,在香格里拉久負盛名,這一切資源稟賦對打造鄉村旅游提供了絕好優勢。
但鄧中生始終認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憑他的慧眼,他看到鄉村旅游業發展前景廣闊,毅然帶領公司團隊開始了新的創業之路。
景區規劃、設計、開發等工作,鄧中生始終親力親為。奶思村民小組群眾長期以來主要靠半農半牧為生,更多的群眾從未嘗到過旅游的甜頭,協調群眾投入旅游業成為景區開發中的“攔路虎”。鄧中生總是不厭其煩走村串戶,先后組織召開了不少于10多次的村民小組大會、黨員會、婦女代表大會,給群眾講道理擺事實說服他們,讓他們認識打造鄉村旅游的好處,最終“誠心換得了真心”,景區開發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認可。
(阿佳拉鼐思·碧水藍天景色)
在景區開發中,當地黨委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2017年5月,小中甸鎮黨委政府為進一步鞏固脫貧關鍵成果,以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致富為目標,引進了香格里拉市阿佳拉旅游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與鼐思村民小組深度合作,建設鼐思碧水藍天鄉村旅游景區,并共同成立注冊了鼐思碧水藍天鄉村旅游合作社。景區按照“振興鄉村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發展旅游產業,促進村民增收”為目標,全力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在保護與發展中尋求著力點,動員全組村民參與,帶動周邊群眾致富,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成為迪慶鄉村旅游的一個亮點。
如今,公司完成景區建設項目包括:停車場、中心廣場、路燈、棧道、觀景臺、餐廳(鋼結構簡易餐廳)、廁所、標識標牌、景區大門等,總投資1500萬元。
景區總面積為1.386平方公里,包括鼐思藏族傳統村落、碩多崗河、玉措湖、木天王遺址、唐龍神山、鼐思林地、鼐思草甸、狼毒花海、格桑花海、杜鵑花海、民間歌舞、民間制作技藝、鄉村特色飲食文化等資源和景點。
經過保護中開發,打造了香格里拉“吃藏家風味,住藏家帳篷,欣賞高原風光,感受藏家文化,了解當地歷史”的鼐思碧水藍天鄉村旅游格局。集觀光旅游、生態旅游、文化觀光、民族文化體驗、山地戶外運動旅游為游客提供了別開生面的旅游享受。七彩滑道、叢林穿越、攀巖、天空之境、觀光車、蹦極、風車廣場、兒童托管娛樂、自助燒烤等項目給休閑的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吐蕃文化莊園、香巴拉棧道、祈福臺、經幡塔、情歌廊、玉措湖、木天王遺址、藏鄉田園風光、未嫁新娘石、觀景帳篷餐廳、帳篷營地、格桑花海、狼毒花海、藏民接待地點、自駕房車營地等旅游景區和旅游項目受到了游客的親睞。
(阿佳拉鼐思·碧水藍天景色)
截至2018年底,景區接待州內外各種學習、參觀、考察、采訪、會議等團隊達10多次,全州精準扶貧現場會、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現場推進會,建設美麗藏區現場會等州市許多重要會議在景區召開。國家扶貧辦副主任,全國工商聯黨組副書記,省委組織部第一副部長,省委統戰部長以及州市主要領導多次蒞臨景區指導工作。著名演員成龍等人發起的“精準扶貧星光行動”網絡現場直播上,鼐思碧水藍天鄉村旅游景區作為云南鄉村旅游開發的先進單位之一做了經驗介紹交流,全國20多萬人次的觀眾點擊了當天的網絡現場直播;景區開園至今,共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實現旅游毛收入 300多萬元。
精準扶貧中勇立潮頭
奶思村民小組群眾以前“靠山吃山,現在養山吃山”,如今端起了旅游“飯碗”,每年房屋出租費、景區分紅費、務工費,零賣各種土特產戶均每年增收3萬元左右,鄧中生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實現了“爭當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的心愿,奶思村在迪慶第一個成功走出了“公司+合作社+農牧民+景區+市場”的現代鄉村振興新模式。
(阿佳拉鼐思·碧水藍天景色)
2017年5月,為發展小中甸鎮聯合村村集體經濟,壯大聯合村股份合作經濟產業,切實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無錢辦事的現狀,經聯合村黨總支和香格里拉市阿佳拉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協商后,村總支決定用50萬元的村集體經濟,以現金入股的方式作為產業扶貧資金來幫助阿佳拉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發展鄉村旅游。
村集體經濟資金的注入,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開發景區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這筆資金除了把一部分村集體資金投入在餐廳改造和設施改造上,另一部份用在員工培訓上,對提升景區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上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進一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打贏小中甸鎮聯合村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動力和活力。在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以集體經濟發展鄉村旅游,以鄉村旅游推動扶貧工作方面走出了一條經驗之路。
按照合作協議,聯合村黨總支集體經濟投入的資金第一年收回總資金的20%、第二年收回總資金的30%、第三年收回總資金的50%的形式回收。每年,阿佳拉文化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向聯合村黨總支固定支付投入資金的4%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入股紅利。2018年入股分紅2萬元,有效解決了基層黨組織活動資金來源問題。
僅2018年,鼐思碧水藍天鄉村旅游景區設置了景區講解員、服務員、保潔員、保安等崗位,吸收鼐思村民小組和聯合行政村農村富余勞動力30多人,共支付務工費 75萬多元。村民除在景區就業以外,還可把自家的農副產品以市場價銷售給景區,平均每戶各種收入總計達2萬多元。另外村民以資源入股形式參與經營,2018年,鼐思組群眾共獲得30萬元分紅資金。
鼐思黨支部共有15名黨員,這些年隨著鼐思碧水藍天景區的開發建設,黨員成為村容村貌整潔、環境衛生整治、精準扶貧等工作之中的“領頭雁”。
聯合村奶思村民小組那木家以前是村里典型的貧困戶,家里只有2個勞動力,還要贍養一個上了年紀的殘疾老人,家里的經濟收入只能靠種植傳統農作物。在公司的帶動下,那木可以在公司里當保潔員,每年還有一定的分紅,家里的收入在3.5萬元左右,順利實現了脫貧,
那木逢人便要豎起大拇指說:“是政府和公司共同開發鄉村旅游讓我們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聯合村總支書記林秋生說:“公司進駐聯合村開發鄉村旅游,成功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鄧中生為聯合村奶思村民小組精準扶貧工作承擔了企業的責任,讓更多群實現了脫貧的愿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企業發展的同時,鄧中生將目光和精力投入到對家鄉教育事業的扶持上。2017年開始,阿佳拉旅游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每年將拿出10萬元捐贈給小中甸校區作為小中甸鎮教育獎勵基金,并設立"阿佳拉”獎學金,每年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和老師進行獎勵。此舉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和老百性的高度贊揚,公司也通過此次的社會實踐,深感捐資助學是關系家鄉前途和希望,關系家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德美之舉,是公司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應大加倡導。
(阿佳拉鼐思·碧水藍天景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欲上下而求索”。在鄉村旅游追夢中,鄧中生敢為人先,勇立潮頭,全面實現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阿佳拉”品牌于2014年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審核批準的旅游企業,已經發展成為香格里拉知名的旅游企業;2015年獲得《香格里拉最佳旅游企業》;2018年由香格里拉市委市政府評為“產業扶貧優秀企業”;2019年獲得“重點企業”稱號。(文:陳義,圖:阿佳拉)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