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9日消息(記者 高藝寧)飛行訓練是保證飛行安全,實現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9日,記者從中國民用航空局了解到,截至6月底,中國民航實現運輸航空百萬架次重大事故率十年滾動值從0.19降至0.03,世界平均水平是0.39,降幅達到83%。
然而,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司長朱濤在發布會上指出,原有的飛行訓練體系雖為堅守飛行安全底線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但近年來航空公司基于行為的反應式飛行訓練機制與運行環境的深刻變化之間的不協調日益凸顯,隨著我國民航運輸總量的快速增長,如何顯著減少機組原因導致的事故率量級,成為實現運輸航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為此,民航局近日發布《關于全面深化運輸航空公司飛行訓練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據朱濤介紹,《指導意見》提出遵循“以風促訓”“依規施訓”“從嚴治訓”“統籌運訓”的基本原則,以建立飛行員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為核心,實現飛行訓練理念的“六個轉化”,鞏固作風建設成果,充實人員資質保證體系,提高訓練秩序管控能力,到2030年全面建成支撐有力、協同高效、開放創新的新時代中國特色飛行訓練體系。
朱濤告訴記者,《指導意見》是開展訓練質量大幅提升戰略的行動綱領,向全民航運行和訓練單位作出了最有力、最集中的改革動員,充分體現了民航局通過抓訓練質量落實堅守飛行安全底線的決心和作風,在我國民航飛行訓練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指導意見》第一次深刻的指出了當前運輸航空飛行訓練面臨的主要矛盾,通過吸納國際上被廣泛采用的新型訓練方法精髓,結合近年來我國飛行訓練的成功經驗,確立了與我國航空安全文化相適應的“基于核心勝任能力實施飛行訓練”的指導理論,創新性的提出飛行員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統一各航空公司制定和實施訓練政策的理論依據,知行合一,確保“心往一處想”。
另據記者了解,《指導意見》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飛行訓練體系的目標,并清晰定義了其基本特征,回應了《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綱要》關于實現航空安全管理水平世界領先的要求,為全面建成民航強國提供了重要戰略支點。
此外,《指導意見》還第一次制定了涉及飛行訓練各要素的戰略目標實施規劃,將分階段逐步建立以核心勝任能力量化管理為特征的飛行員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通過轉變訓練理念、實施“大數據+飛行訓練”戰略、構建全新考試員和飛行教員素質模型、調整考試標準等“組合拳”,實現局方訓練政策的精準供給,為飛行員提供“量體裁衣”式的靶向訓練,逐步消除“一人生病,全家吃藥”的應激反應,確保飛行員同時具備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鵝”的能力。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