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Baidu Create 2019”百度 AI開發者大會的百度AI交互設計論壇上,百度設計交出過去一年的AI交互設計答卷。向外界展示了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因工程,以及百度AI交互設計在無人駕駛、智能硬件、百度大腦、機器人、AR、VR等方面協同發展的實踐。
會上發布了多項最新AI交互設計成果,不僅包含全新升級的小度交互系統,更有AI交互設計助力產業智能化的最新探索。同時,三款基于百度自然情感交互系統NIRO開發的軟硬一體化創新機器人也在現場首次亮相。
在過去兩年,百度設計打造了中國AI交互設計領域最強大而完整的戰車,其中最重要的突破和進展是基于深度學習的人因工程研究發展。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院長,體驗委員會主席關岱松表示:“今年開始,我們與百度大腦深度學習實驗室一起,使用深度學習進行用戶體驗的研究。深度學習研究方案的數量從個位數上升至千位數。研究模型的復雜度,從8個組合最高提升至二百萬個組合。機器學習的最優方案的體驗,較之前方案的體驗提升了16%。之前人工評估研究受制于模型復雜度,樣本數,數據處理能力限制,距離真相始終有一層‘窗戶紙’。這16%捅破了‘窗戶紙’,讓我們前所未有的接近真相。使我們有機會到達前人所未曾達到過的地方。并真正實現利用AI交互設計助推自動駕駛、智能硬件及智慧零售等領域的發展。”
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目前已在18個人因研究和設計的專業或行業平臺上發表或錄用了23篇論文,并對外界輸出了68篇有關人因工程研究的文章。在過去的一年里,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發布了智能汽車人機交互設計趨勢白皮書、2019AI人機交互趨勢研究,為行業指出了人工智能時代下的交互設計趨勢。
現場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高級經理表示,為了模擬用戶在家庭場景下的真實狀態和行為,建立了中國最AI的家居實驗室,通過每秒15個數據節點,聯通了百度大腦人體檢測、情緒識別、音頻內容檢測等能力,工作人員可以更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行為、心理、情緒,并不斷模擬積累大量數據,總結形成決策樹,讓機器人更聰明、更懂人,進一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高級經理演講現場)
深度學習將同樣運用于界面設計,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與百度研究院商業智能實驗室合作,基于百度自主研發、開源開放的深度學習框架飛槳 (PaddlePaddle),讓系統在每個模塊組合形成的不同界面中找到最優解,在模型框架內給出任何一種設計,機器都能快速預測用戶的偏好結果,設計師將以此為基礎給出符合用戶喜好與使用習慣的最佳解決方案。同時,百度也在致力于將這些實踐經驗向外界輸出,積極與行業探討AI時代下人機交互的發展趨勢,勾勒AI時代的用戶體驗地圖。
產業智能化是本次百度AI開發者大會的關鍵詞,同樣在百度AI交互設計論壇上,人工智能設計團隊各負責人也從助力產業智能化的角度出發,闡述百度如何在智能硬件、企業服務、機器人、人車交互等方向,將AI以易用、友好、便捷的方式呈現在用戶眼前。
以小度人工智能系列產品為例,《IDC中國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百度智能音箱產品一季度出貨量為340萬臺,位列國內市場第一。據悉,僅6月小度設備的語音交互次數就達到了36億次。本次論壇,百度DuerOS用戶體驗設計師現場為觀眾介紹了小度從界面,燈光,音效等多維度進行的立體化設計系統升級,包含根據家庭環境光而設計的深色主題,圓角設計,讓界面更具親和力;在無屏音箱的燈光設計上,通過高效穩定的功能型燈光和氛圍燈光搭建起小度燈光視的立體交互系統;在音效系統方設計上,采用中國傳統五聲音階進行旋律創作,并融入生活場景中人們熟悉的聲音,讓小度音效更適合中國家庭。從而為中國家庭用戶帶來最溫暖的家庭人工智能產品體驗。
(百度DuerOS用戶體驗設計師演講現場)
在智能出行方面,百度IDG用戶界面設計師也在現場分享了對于AI時代人車交互體驗的探索。人工智能技術使得機器的自主性越來越強,隨之交互方式也變得越來越主動。百度設計團隊重構了基于“主動式交互”的小度車載OS,在駕駛安全和操控效率兩方面進行了體驗的提升。設計師還研究了在不同的駕駛負荷下,駕駛者對信息接收通道的接受度,根據實驗結果選取了以聽覺為主,視覺輔助的通道方案。通過“為聽而設計”和“掃視設計”兩個設計理念的講解,具體展示了小度車載OS如何主動的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在更加智能的無人駕駛時代,由于交互距離和環境的變化,交互通道和方式也隨之不同,而汽車的主動交互也將從車內擴展到車外。
(百度IDG用戶界面設計師演講現場)
而面向B端企業,AI的交互設計與落地應用又產生了新要求。百度AIG用戶界面設計師現場分享了借助百度大腦的技術與能力,百度設計如何運用模塊化、可視化設計的思路,結合辦公、零售、機場調度等實際應用場景,去解決企業效率以及人群體驗的痛點,幫助更多傳統產業走向智能化。
(百度AIG用戶界面設計師演講現場)
最后,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人機探索實驗室負責人帶來了三款基于NIRO系統的軟硬一體化創新機器人產品,公共服務機器人NIRO-max、會議室助手NIRO-Hi、語音交互智能屏機器人NIRO-view。備受關注的NIRO-max具備業務咨詢、業務辦理、輕量運輸等功能,可主動巡航增加服務覆蓋面、主動展示能力并詢問用戶需求、多人強抗干擾免喚醒的語音交互,為服務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全新設計路徑。同時,現場還推出了機器人的自然情感交互系統NIRO2.0版本,為開發者提供更多助力。
(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人機探索實驗室負責人演講現場)
對正在提速的中國產業智能化進程而言,AI交互設計對于技術落地的助推力至關重要。“當大家面對相同的技術階段,產品核心競爭力轉移到基于‘交互’的軌道上時,中國產業創新每一次都會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正如關岱松所言:“新的交互,能帶我們跨越技術和應用場景之間的鴻溝,是通往AI大門的鑰匙。我們堅定地相信,交互是中國AI的重要機會。”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