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認知智能的發展遠遠不夠(專家觀點)

            2019-07-01 09:20: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迅速普及應用,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手機上的語音識別、人臉識別、機器翻譯等。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技術主要集中在“感知”層面,即用人工智能模擬人的感知能力,如聽覺、視覺等。

              在認知智能層面,情況怎樣呢?比如,當信息進入我們大腦的時候,如何像人的大腦一樣對外部的信息進行加工、理解,對知識進行推理,進而使機器理解外部世界?日前,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北京一覽群智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認知智能行業應用大會上,多位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關于“認知智能”的理解與思考。

              認知智能,涉及語義理解、知識表達、聯想推理、智能問答、自主學習等,目前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認知智能的發展將使大量繁瑣卻重要的工作變得更加高效精準,也更人性化。中國外文局數據中心技術總監黃振介紹說,在處理大量多語種文本的過程中,人的能力是相對有限的。“機器運算速度快、存儲量大,當我們把知識交給機器以后,人工智能就能掌握人類的判斷邏輯,能夠理解我們想要得到哪些信息,這大大減少了需要人工完成的基礎性工作。”

              “認知智能是在感知智能之上的更深層次,在金融領域有非常大的需求。”天陽科技風險業務總經理張志蓮說,認知智能能夠基于風險評估和預測,給用戶投放匹配的金融產品,并可根據風險控制水平、信用等級等信息進行智能定價。“現在我們講風險控制,更多看的是關聯,而基于客戶之間互相關聯的知識圖譜,認知智能可以從龐大的關系網絡中精準地找到風險線索,指導我們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與會專家認為,將人工智能真正轉變成現實的生產力,離不開認知智能的轉化應用,而將認知智能推入發展的快車道,還有一段路要走。“目前,認知智能的發展遠遠不夠,技術上來看,它只相當于5歲左右兒童的認知水平。”北京一覽群智數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胡健認為,導致認知智能發展程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溝通能力較差,二是理解能力較弱,三是學習成本較高。“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用人工智能去做決策,希望它轉化成知識,落實到行動。因此認知智能這一環節是繞不開的,我們也需要從這三個方面來入手,破解人工智能的應用難題。”

              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執行院長文繼榮認為,將認知智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企業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企業能將前沿技術轉化為產品,能夠迅速與行業相結合,直接在應用端推進,更有效地推動認知智能落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1日 19 版)

            (責編:袁勃)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