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讓消費潛能更充分釋放

            2019-07-01 08:43: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進一步提升金融對消費的支持,在鼓勵創新的同時,規范發展消費金融,是驅動消費增長,把消費潛能轉化為發展動能的一個重要發力點

            時至年中,盤點上半年證券投資基金的“成績單”,可以發現一個突出特點――消費類基金表現出色,領跑各類基金。截至6月下旬,排名靠前的基金大多與消費主題相關,其中業績最好的基金今年以來的回報率超過60%。事實上,不僅是今年,這幾年消費類基金在市場上的表現一直頗為搶眼。

            投資業績會受市場方方面面情況影響,但消費類基金整體性脫穎而出,也并非偶然,而是有著較強基本面支撐。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萬億元,同比增長8.6%,較上月回升1.4個百分點;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長8.1%,較1―4月回升0.1個百分點。旅游餐飲消費活躍、基本生活消費旺盛、網絡零售保持較快增長、汽車銷售增速回升……消費市場呈現一派紅火景象。

            資本市場如同一面鏡子,照出中國經濟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基礎性作用日趨凸顯,已當之無愧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主動力。

            觀察當下中國經濟,準確把握中國發展脈搏,消費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中國經濟之所以是一片大海,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國內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市場需求本身就是資源。比如,中國有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還在持續擴大,如此龐大的群體所蘊藏的消費能力,廣闊如大海。中國市場不僅大,而且有很強的成長性,這對全球經濟來說意味著巨大機會。中國經濟之所以具有韌性,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消費增長的韌性。我們看到,雖然近些年投資、出口等都經歷過起起落落,但消費增長卻始終保持著強勁勢頭,服務領域的消費更是方興未艾。央行近日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居民占26.4%,比上季提高0.5個百分點,未來3個月準備增加支出的項目中,旅游、教育、醫療保健等排在前列。可以預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消費領域仍將活力不減、熱點頻出。

            消費對于經濟發展的意義,不僅體現在需求側,也體現在供給側。隨著消費結構升級不斷加速,對解決中高端產品供給缺乏、低端供給過剩結構性矛盾的要求也日益迫切。要滿足市場需求,就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升優質產品與服務的有效供給,增強產品、服務的競爭力。適應各類新消費熱點的過程,就是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消費變革不僅直接拉動了經濟增長,同時也是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激活創新創業創造的孵化器。

            綜合各種因素看,消費在發展中所占的分量越來越重,是經濟規律使然,是長期大勢所趨。然而,也應當看到,當前居民消費也面臨一些障礙,還沒有很好地達到“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順應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的勢頭,需要加快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優化環境、消除堵點,讓消費潛能得到更加充分的釋放。比如,提高居民收入增長預期,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穩定就業預期,通過就業穩,帶動居民收入穩、信心穩,進而帶動消費穩;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強化消費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提高消費者維權能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激發消費潛能方面,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視。近期剛剛結束的電商購物節,信用消費受到青睞,交易額創出新高,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金融對消費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提升金融對消費的支持,在鼓勵創新的同時,規范發展消費金融,是驅動消費增長,把消費潛能轉化為發展動能的一個重要發力點。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1日 18 版)

            (責編:栗翹楚、楊曦)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