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九天微星:為萬物互聯搭建“天橋”

            2019-06-21 17:15:38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人民網北京6月21日電(趙竹青)5G加速了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但是萬物互聯如果想要做到“無死角”,那就一定少不了在天空中架設部分“基站”。這就是低軌物聯網星座的由來。

            研究機構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傳感終端安裝量將達到一個海量數字。為此,國內外已有多家企業開始建設覆蓋全球、融合地網、實時共享的低軌通信衛星星座。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投資的企業“九天微星”,就是其中之一。

            九天微星的“野心”

            目前已擁有8顆“星”的九天微星在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要在未來3年內發射72顆星,構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低軌物聯網星座。

            九天微星CEO謝濤告訴記者,與SpaceX計劃做的“寬帶增強”不同,九天微星做的是“窄帶物聯”。前者的“星鏈計劃”企圖用12000顆衛星實現全球寬帶互聯網覆蓋,而后者則是用72顆衛星接入海量物聯網終端,最終再平滑演進到寬帶星座。

            這72顆物聯網衛星星座,將在2022年前完成部署,首批4顆衛星,預計將于明年年初進行正式發射。目前已經發射了8顆衛星,實現了系統級的技術驗證。

            “另類”的商業模式

            成立于2015年的九天微星,是從事微小衛星創新應用、通信系統研發及星座組網核心技術研發的創業企業。作為國內商業航天的探路者,九天微星倡導“用IT的思路干航天”,以小步快跑占領制高點。

            “我們希望重新定義商業衛星的成功。”謝濤表示,商業航天,不僅是技術上要做好,更重要的是能夠產生價值,讓整個鏈條運轉起來,產生收益。“所以我們目前已經發射的8顆衛星,有的在發射前就已經收回成本,或者是在發射前就已經找到了應用場景,‘綁定’了用戶。”

            謝濤告訴記者,商業航天產業鏈從上到下包括衛星的設計、制造、發射、管理、應用等環節。謝濤認為,如果衛星運營和應用如果做不起來,整個商業航天這個產業鏈就沒有活水。“所以我們重點抓兩頭。一是基于衛星的創新應用,二是基于衛星的總體設計、核心部件研發。而中間的衛星OEM、發射、測控,都交給專業的合作伙伴。”

            因此,九天微星成為國內首家實現從衛星設計、研制到應用形成商業閉環的公司。當然,這還得益于它擁有一個獨特的“跨界”團隊。謝濤透露,公司目前近兩百人的團隊中,有三分之一是衛星相關,比如從航天各院所等“體制內”的人才;三分之一是通訊領域,來自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等企業;還有三分之一來自教育等領域,“他們之間的跨界碰撞,是九天微星不斷創新的動力。”

            中科院助力破解“融資難”

            回憶起創業歷程,謝濤感慨,一路上遇到的困難很多,但最難的是最初的融資。

            “那時候商業航天還沒有像今天這樣被大家所認知。”謝濤回憶,當時投資人的目光還是主要投向互聯網、P2P相關的領域,“商業航天并不被理解。”

            謝濤說,當時他們見了很多投資人,但周期都比較短,希望馬上能掙錢。“后來我們接觸到了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旗下的中科創星。本來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的。但聊過之了后,發現他們既懂技術、又在資金上有足夠的耐心,是非常適合的投資者。”

            這是當時九天微星最快拿到的一筆投資,也是天使輪最大的投資。這次投資被謝濤看作是九天微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之后,商業航天慢慢成為一個亮點,生態逐步完善,迎來了“小陽春”,形成了現在的良性發展氛圍。

            瞄準國際巨頭,不斷“打怪升級”

            當前,商業航天的熱度正在不斷上升。高盛在此前發布的《新市場、新技術和新家園》報告認為,商業航天將成為繼IT業之后的新一個萬億級市場,并將低軌星座、商業火箭、太空采礦以及太空旅行列為熱點領域。

            創立4年的九天微星,立志做中國商業太空探索領域的獨角獸。謝濤認為,小衛星先天具備全球化、國際化的屬性,因此,大概一年前,他們就瞄準了OneWeb、SpaceX這些國際商業航天的頭部企業,一直想著如何追趕他們的步伐,參與國際競爭。

            “追趕確實很累。”謝濤說,2018年九天微星發射了8顆衛星,并且這些衛星入軌后都“活著”,這在中國還算不錯,“但和星鏈的一箭60星相比,這個差距還很大。我們必須得全力以赴,沒日沒夜去拼搏,才有機會追趕上。這個過程一定是非常辛苦的。”

            創業很累,壓力很大。在這個不斷“打怪升級”的路上,謝濤有著自己的堅持:從宇宙尺度來看,個體的力量很渺小,但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把事情做到極致,就能夠有力量影響人類的未來。

            (責編:趙竹青、呂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