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1日電(趙竹青)去年,生態環境部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全面啟動“千里眼計劃”,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篩選出不同區域內PM2.5年均濃度較高的熱點網格進行重點監管。為響應這一需求,航天科工智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引入了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自主研發了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精細化展示平臺,為提升區域空氣質量管理水平貢獻“航天智慧”。
研發人員介紹,該系統利用衛星遙感數據、空氣質量監測站數據、環保部門已有的環境統計、排污數據等,分析并構建出熱點網格3km×3km,重點區域500m×500m的精細化大氣傳感網,精準覆蓋城市全部的高排放重點區域。
在網格內,系統通過環境空氣質量微站、車載路面監測系統等前端感測收集數據,并實現了系統中全部分析儀器設備運行狀態和監測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可全面掌握污染物實時濃度分布的態勢、傳播過程及演化規律等,并及時發現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縮短大氣污染事件的響應與處置時間,增加治理的靶向性。
該平臺借助航天信息技術,實現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由經驗型、粗放型向科技型、精準型轉變,有助大氣污染治理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新局面。
(責編:趙竹青、呂騫)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