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國芯”更能聽懂“中國話

            2019-06-20 19:08:58     來源: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 金赫)聽障是一堵墻,墻內是數以千萬計的失聰者,墻外是大千世界。這堵墻并非不可逾越。人工耳蝸技術從90年代被引入國內,目前是全世界治療重度失聰的常規方法。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等單位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達5233億元,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細分領域來看,我國人工耳蝸的復合增長率約10%,遠高于全球的6%。

              據中國殘聯2018年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近3000萬聽障人群,占全球聽障人士的6%,是全球聽障人士最多的國家,但我國人工耳蝸植入率不到3%。

              實際上,近年來,國家也不斷發布扶持政策,提升人工耳蝸植入率。2016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專門提到,要重點開發人工耳蝸等高端植介入產品。

              國內研發技術及政府優惠政策推進,幫助中國聽障人士重獲新“聲”。在2018年,我國啟動“十三五”人工耳蝸救助項目,為符合條件的聽障兒童免費實施人工耳蝸產品植入,并對手術費用及康復訓練費用等進行補助,大大減少了人工耳蝸植入費用。國產人工耳蝸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目前,我國上海力聲特公司、沈陽弘鼎康和杭州諾爾康公司均獲得了國家批注的人工耳蝸生產證。相對于進口人工耳蝸,國產人工耳蝸價格更實惠,國產人工耳蝸6-10萬人民幣,而進口的人工耳蝸多在15至30萬人民幣以上,國產人工耳蝸有望憑借低價格占領市場,實現進口替代。據悉上海力聲特公司已申報18項國家專利,同時新一代力聲特人工耳蝸系統在2019年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這也證實了我國人工耳蝸自主創新時代的開啟。

              力聲特這顆人工耳蝸系統用的是中國“芯”從無到有的過程十分曲折。其關鍵技術如“芯片”、“密封”、“神經編碼”等,都是一步一步實現自主創新,最終研發出適合中國患者使用的人工耳蝸。在這背后包含很多質量可靠性的工作,如將芯片放至高溫箱,進行帶電工作三年測試,另外還有高低溫、溫度沖擊、溫度循環、加熱潮濕等大量實驗,以保證產品可靠性。尤其是植入體的滲漏功能備受重視,為了驗證其滲漏工藝,將整個植入體放入95度的生理鹽水中煮了三年,根據公式計算出產品壽命在50年以上,再次印證其可靠性。在產品損壞率方面,力聲特的植入體損壞率為0.6%,優于國外1%的幾率。這顆中國“芯”可以更好地保護耳蝸的組織和殘余聽力,同時增加了神經反應遙測功能,在輔助小兒調機方面有重要價值。相比之下,新一代人工耳蝸機體更小巧輕薄,力求對保護耳蝸的精細結構帶來益處。

              在我國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療衛生行業、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進程中,國產替代進口正在加速,“中國芯”更能聽懂“中國話”真正成為了聽障人士的福音。

            [ 責編:金赫 ]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