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0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2018年,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共計6897萬億元,同比增長66.2%。”20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刑煒在中國銀保監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保險業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主要表現為“三穩三好”。
第一個“穩”是行業增長“穩”。2018年,我國保險業原保費收入達到3.8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8.3萬億元,實現了平穩增長,我國繼續位居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今年1-4月,我國保險原保費收入1.9萬億元,同比增長14.92%,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89%,實現了良好開局。
第二個“穩”是風險防范“穩”。償付能力方面,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去年底),178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2%,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1%。2019年一季度,這兩項指標分別是245.3%和233.4%,分別上升了3.3和2.4個百分點。在風險綜合評級方面,2018年被評為A類保險公司104家(占大部分),B類69家,C類、D類各2家,保險業抵御風險的基礎不斷夯實。
第三個“穩”是外資預期“穩”。在監管部門的不斷開放政策下,2018年11月,首家外資控股保險公司獲批籌建,2019年3月,首家外資養老保險公司獲準籌建。今年1-4月份,外資險企原保費收入市場占有率達到6.84%,較去年同期上升了1.78個百分點。“這說明外資認可我們的對外開放政策,持續看好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前景。”刑煒說。
“三好”即保險改革創新不斷推進、保險保障功能不斷增強、保險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刑煒表示,2018年,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共計6897萬億元,同比增長66.2%,同時保險產品價格、費率在下降。其中,健康保險賠付支出同比增長34.7%,在全國衛生總費用中占比首次突破3%;大病保險覆蓋居民已突破10億人,實際報銷比例在基本醫保的基礎上平均提升14%,試點以來累計賠付超過1900萬人次;農業保險為近2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3.46萬億元,同比增長24.2%。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