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6月18日消息(記者李健飛)6月18日,根據云南省林草局安排,為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全面加強亞洲象保護及肇事防范管理工作力度,普洱市、西雙版納州、臨滄市等三個州市涉及野生亞洲象保護的林草部門、自然保護區的主要負責人,省林草局有關處室及下屬單位的負責人齊聚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考察勐海縣亞洲象監測預警平臺,交流、分析、研討各地在亞洲象肇事防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總結經驗……省林草局在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后,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再動員、部署和推動。
給亞洲象自由安全的棲息家園,還人民群眾寧靜祥和的生活空間。(云南省林草局供圖)
云南省林草局局長任治忠說:“要破解人象沖突困局,促進人象和諧,既要抓當前,也要抓長遠;既要統籌兼顧,也要突出重點。大家要把亞洲象保護和肇事防范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拿出真招實招,切實做到野生亞洲象分布區周邊社區生態得保護,生產得發展,安全有保障,從根本上調動群眾參與保護發展的積極性,給亞洲象自由安全的棲息家園,還人民群眾寧靜祥和的生活空間。”
給亞洲象自由安全的棲息家園,還人民群眾寧靜祥和的生活空間。(云南省林草局供圖)
為全面加強亞洲象保護和肇事防范管理工作,云南省林草原局提出七點要求:一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統籌協調亞洲象保護與肇事防范工作,科學保護亞洲象,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二要強化亞洲象棲息地保護與恢復。在全省六片亞洲象集中活動棲息地范圍內,通過開展棲息地質量提升、生態恢復、食源地建設、廊道建設等,逐步解決亞洲象棲息地島嶼化、片斷化問題,將大部分亞洲象穩定在相應的棲息地內,同時增進種群間基因交流。通過引入社會資本,開展亞洲象保護、農業發展和生態旅游綜合示范區建設,推動區域經濟綠色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三要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健全完善省州縣三級協調統一、無縫對接的亞洲象肇事預警應急機制。加快亞洲象預警平臺建設力度,完善肇事風險評估制度,拓展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對亞洲象實施系統、實時、精準管理。認真科學開展亞洲象監測與巡護,執行“兩分一包制”(即將亞洲象分布區域分片,象群分群,每一個片區安排一位主要負責人,每一個種群安排一位責任人,責任包干到人),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充分掌握亞洲象種群、分布及遷移活動。四要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并及時開展科學研究。針對不同象群采用不同的保護管理方式和措施。省林草局擬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掛牌子,推動建立亞洲象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心為平臺,聯合國內外專家開展亞洲象生態學、行為學、種群遺傳學、風險管理,以及野生動物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等重要課題研究和運用。繼續擴建西雙版納亞洲象種源繁育救護中心,新建普洱亞洲象種源繁育救護中心,開展亞洲象救護、收容、人工繁育工作,為野化、野放和觀賞提供種源。五要加快實施主動防范工程。將防范工程與“安居”工程、新型城鎮化建設、優化產業結構等與民生工程結合,主動探索創新亞洲象防范模式。六要進一步加大執法打擊力度。加大獵槍獵具清繳力度,防止出現當地居民主動傷害亞洲象的情況,積極聯合工商、海關、公安部門開展亞洲象專項執法行動,探索建立跨國聯合保護及執法機制,提升執法效果。七要大力開展科普宣教工作。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和宣傳資源,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重點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農藥使用知識、人象沖突防范知識和技巧。
云南全面加強亞洲象保護及肇事防范管理。(云南省林草局供圖)
正在編制的《亞洲象保護工程行動計劃(2019—2030年)》文本顯示:云南省林草局將多渠道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在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科學性與前瞻性、合理布局與分期實施、先重點后一般、管理與研究相銜接、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等原則基礎上,開展亞洲象種群數量調控、棲息地恢復改造、監測預警體系健全、研究監測中心建設、肇事賠償標準提高、防范建設工程實施、亞洲象國家公園申報、宣傳教育培訓強化、協調聯動機制建立、加大能力建設、創新保護模式等11個領域的22個行動,旨在明顯提升亞洲象保護管理有效性,引導亞洲象逐步回歸森林和自然保護區,減少亞洲象肇事傷人事件,開創人象和諧共存的新局面。
云南全面加強亞洲象保護及肇事防范管理。(云南省林草局供圖)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天然林保護等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云南生態環境日益優化。與此同時,亞洲象拯救與保護力度也在加強,普洱、西雙版納、臨滄等有亞洲象種群分布州市,不斷強化自然保護區亞洲象棲息地保護,積極開展亞洲象收容救護,嚴厲打擊獵殺亞洲象的違法行為,引入無人機、紅外相機等高科技手段積極做好主動防范工作,積極推動跨境聯合保護,扎實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保護成效明顯。截至目前,亞洲象分布范圍由原2個州市、3個縣市區、14個鄉鎮擴大至目前3個州市、9個縣市區、40個鄉鎮,種群數量增加到近300頭。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隨著亞洲象種群的擴大,亞洲象分布區與居民生產、生活區高度疊加,亞洲象頻繁進入經濟林、農田,甚至村莊和農舍覓食,人身傷害事件屢屢發生,財產損失嚴重,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秩序的擾亂以及巨大的心理壓力等“無形”損失難以估量。特別是去冬今春以來,云南氣候異常,長時間高溫少雨,亞洲象棲息地食物和水源進一步減少,迫使亞洲象離開棲息地,到林農交錯區域尋找食物和水源,人象沖突頻繁發生,全面加強亞洲象保護及肇事防范管理已是刻不容緩。
點擊查看全文(剩余0%)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