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深圳發布國內首份水務營商環境白皮書 2025年實現自來水直飲

            2019-06-18 19:34:31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深圳6月18日消息(記者楊振)深圳優化水務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6月17日在市民中心舉行,《2019年深圳市優化水務營商環境白皮書》正式發布,這也是國內首份水務營商環境白皮書。據介紹,當前深圳供水保障服務總體處于較高水平,自來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長期保持在99.9%以上,市政供水管網實現了全覆蓋。

            白皮書顯示,深圳持續加大用水營商環境改革工作力度,先后進行了四輪“獲得用水”改革,通過有力舉措,持續提升辦事效率,用水報裝辦理材料從8件壓縮為1件,辦理流程由4個環節縮減為2個,辦理時限從13個工作日壓縮到4或7個工作日,大幅提升客戶滿意度和獲得感。

            為進一步適應優化營商環境要求,深圳推動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繼出臺了《深圳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深化企業用戶用水接入改革實施方案(試行)》《關于我市水電氣小型接入工程試行行政審批簡易程序的通知》等文件,大力推進用水報裝“減環節、壓時限、簡材料、降成本”,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深圳水務集團主動承擔市屬國企社會責任,持續加大用水營商環境改革工作力度,在受理渠道方面,為客戶提供豐富的用水報裝服務渠道,包含服務熱線、微信公眾號、網上營業廳、實體營業廳、水電氣共享營業廳以及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的進駐窗口等;2018年進駐市服務大廳,在南山、福田和鹽田試點水電氣營業廳共享,實現一站式辦理多類業務;2019年初開通微信公眾號、“i深圳”APP受理渠道,實現用水報裝“零跑腿”“線上辦”。

            材料簡化方面,大刀闊斧削減客戶辦理各類用水報裝所需提供的資料,由8件逐步精簡為1件,取消了施工許可和用水計劃等前置條件,只需獲得用地許可即可辦理用水報裝,滿足了建設項目施工前地質勘探、場地平整等工作的用水需求。

            業務流轉方面,2019年4月上線新版用水報裝信息系統,全面取消紙質流轉,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流轉。新系統同時具備任務消息提醒、超時預警和督察管控等功能,實現全流程實時可查可監控,確保每一單用水報裝申請在承諾時限內辦結。

            信息公開方面,客戶不僅能夠通過微信公眾號、網廳、營業廳公告欄等公開渠道閱覽辦理流程,還能夠通過系統自動發送的短信,隨時掌握用水報裝辦理進度以及當前環節承諾的辦理時限,也可通過網上營業廳及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渠道自助查詢辦理進度,真正做到公開、透明、可查。

            截至目前,深圳已率先在鹽田區建成國內首個城市自來水直飲示范區,還在全市創建了600余個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惠及市民249萬人。根據工作計劃,我市將在2025年實現城市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目標。

            深圳市水務局副巡視員羅宜兵表示,深圳要按期達到直飲水全覆蓋這一目標,一是水廠要實現深度處理,二是市政管網以及小區管網、二次供水設施等全面提標,三是管理水平相應提高。我市將在國家標準之上,進一步對標歐美發達國家,制定我市自來水有關標準體系。我市水廠將進一步整合,整合過程中同步實現深度處理能力。

            深圳2013年啟動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第一階段工作,投資35億元,完成1050個小區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惠及48萬戶居民用戶,目前已全部完成改造,用戶龍頭水質得到明顯改善。2018年,深圳啟動第二階段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各區大力推進此項工作,目前,已啟動1300個區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工作,惠及65萬戶居民用戶。根據統計,還有1000多個小區近70萬戶居民用戶等待實施改造。預計2020年可完成所有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2021年完成施工,為2025年深圳全面實現優質飲用水流進千家萬戶打下堅實基礎。

            點擊查看全文(剩余0%)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