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喬雪峰) 當前,全球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時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智能、綠色、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科技發展的主流。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普及,交通運輸方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如何將最前沿、最新科技成果融入交通運輸建設,實現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已成為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
“實現交通運輸從大到強的歷史性轉變,關鍵要靠創新,我們將把創新擺在全局發展的核心位置,以創新支撐和引領交通強國建設。”6月14日上午,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劉小明在2019世界交通運輸大會上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交通運輸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到總體緩解,再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走出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交通運輸發展道路。
劉小明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發展的牛鼻子,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交通運輸領域,互聯網+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機場、智慧海事加速推進,綠色公路、綠色航道、綠色港口等加快建設。新能源公交車、液化天然氣、船舶等應用穩步推進,智能綠色的發展理念已經深深融入交通運輸的各個領域。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鐵路里程達到13.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2.9萬公里,居世界第一,公路總里程48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14萬公里,居世界第一。內核航道同行歷程達12.7萬公里,通江達海感知銜接的航道網絡進一步完善。民航運輸機場達235個,定期航班航線通達港澳臺地區,以及60個國家和地區的158個城市。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何華武表示,中國車、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等交通運輸的工程奇跡出現在中華大地,標志著中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當下要抓住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的關鍵窗口期,讓科技創新成為交通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介紹,此次大會以“智能、綠色引領未來交通未來”為主題,旨在分析交通未來發展方向,共同探討智能出行、綠色出行,為世界交通運輸行業提供醞釀創新、主導創新、展示創新和實施創新的國際交流平臺。
據了解,本次大會重點打造了60個主題論壇、259個交流單元、240篇墻報論文、1472場學術報告,圍繞安全與永續、大數據應用、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綜合管理、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綠色發展、BIM技術、長大橋梁檢測與監測、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雄安新區建設、交通強國實踐、未來交通趨勢等領域的重大戰略、重大前瞻性技術問題設置話題,體現了當前世界交通運輸領域最新科技成果、水平及發展動向。
翁孟勇指出,對比前兩屆,今年的大會進一步體現了交通界、科技界、工程界的協同創新,“大交通”格局的初步形成和智能綠色發展主題的凸顯。同時,大會也為公眾帶來一批理念創新和科技創新成果,展示一批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這也為未來交通發展帶來了啟示,從而助推科技變革和交通強國建設。?
(責編:喬雪峰、呂騫)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