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向全球合作新時代

            2019-06-13 10:09:18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人民網北京6月13日電(趙竹青)中國空間站正在研制建設中,計劃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12日,聯合國外空司第62屆會議期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對外公布:來自瑞士、波蘭、德國、意大利等17個國家的首批9個項目,將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應用研究。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通過聯合國進行大規模國際合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林西強表示,攜手聯合國向各國敞開中國空間站大門,是我國航天國際合作的重大開創性舉措,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獨立發展邁向全球合作新時代的重要標志。

            空間站可開展數百項研究

            這9個項目將圍繞長期太空飛行人類的健康、微重力條件下流體物理和燃燒規律、宇宙觀測、新型材料等方面開展。中國空間站將為其提供免費的上行發射和空間站運行機會,以及測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務支持。研發經費則需要由項目申請方自行承擔。

            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中國空間站的實驗資源將是天宮二號的10倍以上,而且條件更加靈活多樣。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告訴記者,中國空間站艙內艙外均可進行實驗,其中核心艙、實驗艙I和實驗艙II共設置了16臺科學實驗柜,艙外設有暴露實驗平臺以及共軌飛行的光學艙,支持空間天文、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基礎物理、空間材料科學、航天醫學等11個學科方向30余個研究主題的數百項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

            這些實驗項目后續將如何實施?工程將根據中國空間站各類項目的研制和實施進度統籌規劃。據了解,目前,核心艙科學實驗柜即將完成初樣階段研制,實驗艙I科學實驗柜正在開展初樣研制工作,實驗艙II科學實驗柜已全部完成關鍵技術攻關。

            27個國家42個項目參與遴選

            空間站資源十分寶貴。為提高我國空間站綜合應用效益和應用水平,2016年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簽署《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國際合作諒解備忘錄》,2018年5月28日,雙方聯合正式對外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聯合國各成員國參與未來中國空間站的空間科學應用國際合作。

            公告發布以后,共收到來自27個國家的42個項目申請。申請涵蓋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公共及私營部門,內容涉及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天文、地球科學、基礎物理、應用新技術等9個領域。

            收到申請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空司聯合組織相關專家對項目進行了遴選。選出來的項目不僅要科學意義突出,能夠大幅帶動相關科學技術領域進展,或能有效促進項目申請國家的航天科學技術發展和科研能力提升,而且要求技術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實施性,且不對空間站構成威脅。最終,太空腫瘤、星云氣體的光譜研究等8個項目成功入選。

            中國空間站“大門常打開”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工程之一,實施20多年來,先后將11名航天員14人次送入太空,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空間出艙和交會對接等載人航天基本技術,驗證了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航天員中期駐留等關鍵技術,為后續建造和運營載人空間站,并向宇宙更深處探索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載人航天一直秉持開放共贏的國際合作理念。工程實施以來,先后與俄羅斯、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以及歐空局、聯合國外空司等航天機構和組織開展多項技術合作。比如,與歐空局成員國家共同研制的世界首臺高靈敏度伽瑪暴偏振探測儀,由天宮二號搭載進入太空;與法國在神舟十一號上聯合開展了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中歐航天員進行聯合海上搜救訓練等。

            林西強表示,未來空間站任務中,中國載人航天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設備研制、空間應用、航天員培養、聯合飛行和航天醫學等多個方面,積極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與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分享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成果。

            “中國空間站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林西強表示,建成中國空間站將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多“中國貢獻”、提供更優“中國方案”,同時也歡迎更多的伙伴加入中國載人航天合作的“朋友圈”,將中國空間站打造成全人類在外空共同的家,讓外空成為促進人類共同福祉的新疆域。?

            (責編:趙竹青、章斐然)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