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壟斷設施、監視全球,網絡公共空間竟成美國私有領地

            2019-06-12 10:05:28     來源:光明網

              近期,美國在全球污蔑中國通信設備存在安全風險,其理由是華為、海康威視、大疆等中國企業可能在設備中植入后門,幫助中國政府監視全球,但美國從來沒有拿出實質性的證據。美國之所以如此擔憂,借用中國的古話就是“以己度人”。因為恰恰是美國自己,一直以來在利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優勢,監視全球通信,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擔心其他國家破壞其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像他一樣實施全球監聽,就不足為奇了。

              用西方媒體的話說,“美國監聽著全球90%的通信”,這一點,在斯諾登披露的“棱鏡”計劃文件里已有印證。據報道,美國情報部門在21世紀剛剛開始的那幾年,就研發出了針對各個通信公司產品的監聽技術。

              《衛報》記者格倫·格林沃爾德透露,美國國家安全局在美國供應商出口給國際客戶的路由器、服務器等網絡設備中,秘密植入“后門監控工具”,并重新包裝、密封、運輸、交付給海外用戶。2013年路透社還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曾與加密技術公司RSA達成了1000萬美元的協議,要求在移動終端廣泛使用的加密技術中放置后門。作為信息安全行業的基礎性企業,RSA此次曝出的丑聞影響非常巨大,令全世界震驚。格林沃爾德諷刺道,多年來,美國政府一直游說西方機構,誣稱購買來自華為等中國廠商的網絡設備存在被安裝后門的風險,與此同時,美國國家安全局卻給國際客戶的設備中植入后門。

              “棱鏡”計劃被曝光之后,美國的全球監視并沒有放松。2015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決定只結束針對美國國內的監控項目。2018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法案,批準將頗具爭議的《涉外情報監視法》702條款延長6年。美國情報機構將能繼續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監控美國境外目標的電郵和短信等通信。2018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了《澄清境外數據的合法使用法案》,使執法機構更容易要求訪問企業掌握的數據,而不管數據存儲在哪個國家。

              對美國鼓吹中國通信設備安全風險的原因,美國媒體《商業內幕》報道中有一針見血的分析——該媒體引述安全專家的觀點認為,(以莫須有的名義中傷中國廠商)美國只是擔心失去對電信基礎設施的控制權。

              可惜的是,對美國的“數字霸權”行徑,其他國家并不買賬。5月1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法國在建設5G方面重視國家安全,但不會封鎖特定供應商;與此同時,德國總理默克爾也重申,只要符合既定安全標準的企業,就可以參與到德國的5G建設當中。多個盟友不會封鎖華為的表態,無疑給在游說華為設備安全風險的美國以沉重一擊。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2日 02 版)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