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5G時代。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啟動的標志,5G技術及“加快5G商用步伐”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曾多次被提及。5G技術作為通訊上的巨大進步,其“高速度、高連接、低延時”的特點將帶來全行業的服務升級。
對于傳統汽車行業及新興的共享汽車行業來講,5G技術助推作用巨大,是這些行業實現自動駕駛等尖端服務的基礎,并推動車聯網的快速發展。作為國內共享出行領軍品牌,GoFun出行一直關注著5G技術發展對共享汽車業態的牽引,并圍繞“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方向,推出了“共享出行+5G”的戰略規劃,為自動駕駛落地與出行市場融合提供了新的路徑。
自動駕駛成5G時代大趨勢 共享汽車提供最佳落地場景
5G時代的到來,自動駕駛已成為當前全球汽車企業爭奪的戰略制高點。現階段, 自動駕駛技術逐步回歸冷靜,包括主流主機廠、著名零部件廠商,以及科技公司在內的眾多企業都在專注于將其投入出行市場,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而政府關注焦點也從5G技術本身轉向最終的自動駕駛汽車產業集群,逐步推出整合多方優勢、推動產業重組的政策和規劃,自動駕駛落地與商業化時代已拉開帷幕。
但這條賽道也異常擁擠。從宏觀來看,目前自動駕駛大概分為幾大陣營,即高科技公司、主機廠、方案商和出行服務商。各方優勢明顯,同樣也存在各自短板。出行市場在技術的推進下,最終形態必定是產業整合。
科技巨頭憑借技術長板,試圖占據價值鏈最核心的AI等技術環節,但缺乏整車制造能力;傳統車企危機意識強烈,整合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在量產車型上升級智能駕駛功能,但在創新性和開放性上不及其它企業。但總體來看,上述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致命點:缺乏應用場景。而這正是智能出行企業的優勢,以服務鏈接主機廠商、方案商等產業鏈上下游,在未來產業整合中逐漸開始扮演主導者的角色。
尤其對于直面市場和用戶的共享出行巨頭來說,打磨制造技術本身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復雜的5G時代,建立價值中樞,與更多玩家形成共贏——而論及共贏,橫貫整個產業鏈,不分行業界限的GoFun出行平臺,稱得上是自動駕駛產業鏈的合作樣本。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是“綜合性”很強的技術領域:相比于傳統汽車各產業鏈條的標準化,自動駕駛在數據采集和基礎服務層面都無比依賴數據量和傳輸速度。在5G時代解決了“通路”問題后,數據“源頭”便成為了自動駕駛落地的關鍵。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由于種種原因所致,中國城市交通密度高,障礙物多,隨意性大。這意味著,相較于國外平坦寬闊的測試大道,國內路況更復雜,人車關系更多變,也讓自動駕駛落地更荊棘。而誕生于本土的GoFun出行則既懂技術,又懂中國,可以針對本土環境做出不同的技術優化。
GoFun出行對復雜道路環境的深諳,在去年4.0發布會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事實上,它本就是GoFun出行向全產業雙手奉上的自動駕駛競技開啟之年巨獻。作為自動駕駛技術框架的史上最大升級,成都實驗基地的測試成功真正讓GoFun出行完成從普通司機向“老司機”的關鍵一躍,支持了包括市中心和住宅小區場景在內的復雜城市道路自動駕駛,解決了窄車道、減速帶、人行道、十字路口、無信號燈路口通行、借道錯車行駛等十幾種復雜的路況。而5G時代的到來,將大幅降低開發應用成本,可以更快地提供給合作伙伴。
此外,比滴滴和Uber等出行平臺,GoFun出行對車輛的操控性更強。這意味著GoFun出行在自動駕駛領域有著更深的合作空間。目前,GoFun出行自動駕駛平臺已經囊括了車端、云端服務大數據和手機APP端,成功采用了系統集成、兼收并蓄、混合互補的路線進行算法集成開發與分布式計算架構,并通過不同算法經過封裝成為覆蓋不同環節的系統模塊,與其他傳感器硬件配套,組成可量產、可通用的完整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大大加速的自動駕駛的落地進程。
在國內,GoFun出行已凝聚汽車全產業鏈上諸多重要玩家,(如大眾汽車、奇瑞新能源、建元資本等),創新性合作模式的構建也不斷深入,不難發現,坐擁龐大的中國市場,政策環境以及開放生態優勢的GoFun出行,堅持“互惠共贏”的核心策略,提供“產業規劃、選址服務、資源配置、行業圈層、專業載體、一攬子政策、全程服務”等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之于產業,GoFun出行憑借多年來積累的技術經驗優勢,成為5G商用的關鍵一步。
《人工智能時代》作者杰瑞?卡普蘭曾表示,中國擁有比美國政府強大得多的能力將計劃付諸行動,譬如在美國,也許還需要20到30年,才能看到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規模應用;但在中國,政府可以用更大力度投資無人駕駛產業,可以在技術應用上選擇更靈活的政策,更早開始在試點城市測試無人駕駛技術。從如今GoFun出行自動駕駛的落地速度看,可謂一語中的。
出行領域加速一體化 GoFun出行推動“1+N”模式發展
在科技創新不斷賦能的大背景下,5G技術帶來的“萬物互聯”讓出行領域內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界限也不再明顯。很多汽車企業也開始考慮如何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從目前來看,自主、投資、合作及收購是車企加強出行領域布局的四大主要方式和途徑,其中,國外車企通過四種方式的不同組合完成,國內車企的布局方式相對單一,多數采取自主發展形式,少數企業采用共同合作的方式。從業態上來看,共享汽車、專車和P2P租車是車企選擇進入的三大業態。
其中共享汽車是國內外車企探索出行領域的主流選擇,不少企業擁有自主分時租賃平臺或汽車共享平臺。這條路徑上,相較于未來深耕私家車市場更宏大的藍圖,車企們只把共享汽車當作對沖風險的副線,研發精力大多仍集中在私家車制造的主線——這意味著,共享汽車模式更像是某種“邊緣性創新”,而恰恰是這種不斷的創新,才顛覆撬動了出行行業全盤。GoFun出行從服務業向制造業順勢而上,憑借長遠戰略眼光和先手優勢成功實現了突圍,形成了“共享出行+5G”的戰略規劃。
這種規劃的后,是GoFun出行整個出行行業規律的深度把控。眾所周知,城市交通網絡由人,交通工具和管理三個維度構成,且隨時都在變化。隨著5G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據正成為統籌三個維度的底層驅動力。在此階段,用數據記錄城市的GoFun出行源源不但提供“參考依據”,在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便捷、高效的服務的同時,也讓共享汽車成為智慧城市升級路上的重要一環。
毋庸置疑,坐擁龐大的中國出行市場,以GoFun出行為代表的共享汽車行業具有天然數據積累優勢和信息處理能力。伴隨5G技術等的大范圍落地,汽車產業必將成為一個數據密集型的產業,每輛車每天產生大量的運行和交互的數據,最終匯集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信息服務價值中樞”,逐漸串聯起每一輛新能源汽車,服務于用戶的每一個出行場景。
如共享汽車行業領軍人物GoFun出行CEO譚奕所言,5G時代下未來行業的發展一定將走向“出行合一”,誰能擁有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區塊鏈、所有的用戶數線下運營的能力,誰就掌握了整個出行行業,成為“大腦”,而產業鏈其它環節的企業也將成為“軀干”、“觸手”一體化前行。GoFun出行推出的“共享汽車+5G”模式則是邁向整個出行大格局的關鍵一步,隨著更多出行領域新技術應用的興起,GoFun出行還將開啟“共享出行+多技術體系”的“1+N”模式。
可以預見,未來,伴隨中國交通行業從割裂狀態走向聚合矩陣的全新構建,出行產業正走向整合創新的道路。在GoFun出行的戰略布局中,生態合作伙伴規模將更大,輻射核心供應商、汽車制造商等“全產業鏈”玩家,勢必成為業界涵蓋產業最全面的共享出行平臺。
宏觀層面上,政府和企業的合力造就了中國5G時代的“比賽規則”制定權。如今“萬物互聯”趨勢已定,中國汽車產業也不再以傳統單一的方式“野蠻”生長,而是朝著未來新出行演進。今天,以GoFun出行為代表的共享出行平臺,希望以更主動,更睿智的方式,推動先進汽車制造業集聚發展的創新實踐,在共享汽車這一“主戰場”上,完成向“智能交通強國”進化路上的主動蛻變。(李經)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