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技藝展廳(故宮博物院供圖)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 (趙春曉)停轉百年的鐘表在中西方工匠的共同修復下重現生機,近日,在故宮博物院的“有界之外”工藝與修復特展上,六件珍貴的古鐘表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
這場展覽由故宮博物院與卡地亞共同舉辦,展覽分為靈感中國、風范見證、時間技藝三個單元,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同卡地亞的鐘表制作技藝結合,立體展現雙方聯合修復成果。
據悉,故宮博物院和卡地亞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專家自2014年起開始頻繁的交流互訪。經過深入的考察與研究,雙方決定共同修復銅鍍金獅馱規矩表鏡、銅鍍金嵌鯊魚皮透花表等故宮博物院院藏的六件鐘表文物,由故宮博物院鐘表保護修復專家負責修復鐘表外觀,卡地亞拉夏德芳制表工坊的專家負責鐘表機芯的修復。
風范見證展廳(故宮博物院供圖)
確立合作意向后,卡地亞的鐘表保護修復專家對于六件鐘表文物進行了仔細檢查,翻閱了大量歷史文獻,依據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原貌和最小干預的文物保護原則制定了修復方案,得到故宮博物院的大力支持。隨后,六件文物遠渡重洋,來到了位于瑞士拉夏德芳的卡地亞制表工坊,接受故宮博物院和卡地亞雙方專家團隊的聯合修復。
夾板斷裂、齒輪丟失、表盤氧化,一枚經歷百年風霜的鐘表,需要近千小時的修復時長,各項工序加起來多達上百道。在為待修復鐘表除塵清洗后,需要充分分析鐘表結構、傳動系統,再確定修補方案,一步步調試,最后組裝成型。每一步都需拍照記錄,就像“醫院記錄病人的傷情”。
歷時四個月,六件鐘表文物的機芯安然回到故宮博物院并組裝歸位,全部以嶄新面貌出現在展柜中。
靈感中國展廳(故宮博物院供圖)
此次文物修復項目的負責人、故宮博物院鐘表修復師王津表示,對古董鐘表進行修復,目的在于對鐘表文物進行保護,因此將盡最大可能對所有零部件予以保留。
“對待古董鐘表,我們堅持用傳統方式。但凡有百分之一的危險我們也不能冒險,要對文物負責。”故宮鐘表修復師介紹到,修復手藝是傳統的,但檢查過程可以是現代的。
“以后走向世界,合作交流的機會會更多。通過運用新技術,或者將新技術與老傳統結合發展,這是未來故宮鐘表修復的方向。”王津說。
(責編:吉娜(實習)、呂騫)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