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參加2015年“穿越美國賽”的跑者
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6日消息,對世界上需要時間最長、強度最大的部分體育運動的能量消耗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無論什么樣的運動項目,都存在相同的代謝極限——人類能夠長期保持的努力程度。
研究人員發現,在持續數天、數周甚至數月的體育運動中,人類只能以相當于靜息代謝率2.5倍的速度燃燒卡路里,甚至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拉松運動員也不能超過這一極限。
參與這項研究的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副教授赫爾曼·龐特茲(Herman Pontzer)說,“這是人類能力的極限。”
研究人員發現,超過2.5倍靜息代謝率的極限,人體就會開始分解自身組織,補充卡路里的不足。
研究團隊負責人龐特茲和阿伯丁大學的約翰·斯皮克曼(John Speakman)說,存在這一極限的一個解釋可能是消化道分解食物的能力。
換句話說,吃得更多未必有助于運動員打破體育運動的記錄,人體內臟每天能夠有效吸收的卡路里是有限制的。
圖:為參加“穿越美國賽”的跑者測試靜息代謝率
所有的耐力型運動都遵循相同的能量消耗曲線,無論是牽引500磅重的雪橇在低于零度的氣溫下橫穿南極洲,還是在炎炎夏日參加環法自行車賽。
這項研究推翻了之前研究人員提出的一個理念:人的耐力與調節體溫的能力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耐力型運動的一個限制性因素,存在于消化過程中——人體分解食物、吸收卡路里和營養為自己提供能量的能力。
有趣的是,在耐力型運動項目運動員中發現的最高可持續能量消耗水平,只是略高于孕婦的代謝率。這意味著,限制鐵人三項運動員不能打破速度記錄的生理極限,可能也會限制生命的其他方面,例如嬰兒在母親子宮中的塊頭。
據研究人員目前所知,沒有人能長期維持超過這一極限的代謝水平。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