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海上升“捕風”:“捉影”探臺風

            2019-06-05 17:37:55     來源:人民網-科技頻道

            研制捕風一號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趙竹青)5日12時0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作為我國首次海上發射的主要“乘客”,捕風一號A、B衛星將在500余公里的高空準確測量海面風場信息,從而預報臺風,實現我國衛星導航信號探測海面風場零的突破。它們的成功發射,對我國臺風預警、防災減災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捕風一號A、B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制。這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發射的第270和271顆航天器。

            “風無形無影,捕風一號就是通過‘捉’海面上的導航反射信號(GNSS-R)這個‘影’來‘捕’海面風場這個‘風’,實現監測海面風場的目的。”捕風一號衛星總設計師白照廣形象地介紹道。

            據介紹,目前,通過衛星觀測海面風場的方式主要是借助衛星云圖、星上載荷發射的微波信號?兩種方式來測海面風場,但前者不夠準確,后者要實現準實時監測的代價很大。于是,利用導航信號的反射來測量海面風場成為各國新的研究熱點。英國、美國等都曾發射過相關衛星。

            “導航信號傳遞到海面后,會發生鏡面反射。沒有風時,反射信號較均勻;有風時,反射信號會隨著海浪出現一段一段的變化,風越大,信號變化越劇烈。”白照廣介紹說,通過對反射信號變化規律的捕捉,就可以實現對極端臺風天氣的“精準”預報。

            據介紹,為了讓捕風“慧眼”更快實現應用,捕風一號選擇了海上發射。特殊的發射方式,讓捕風衛星經歷了特殊的“旅程”,在與火箭對接之后用“躺倒”的方式進行運輸,從北京一路“坐火車”抵達發射場,而衛星上船前的測試工作也進行了優化精減。

            另外,捕風一號衛星還采用了首創的“交鑰匙”模式,不僅研制發射衛星,還于先期開展了數據處理與標校工作。白照廣形象地比喻說,就好像是建房子,過去研制方只是建好毛坯房就交給用戶,現在是把房子精裝好以后,再交付給用戶,“將來直接把數據初級產品傳輸到用戶的系統里,用戶就可以很方便‘看’海風了。”

            白照廣介紹,后續,五院將逐步構建捕風衛星星座,通過多顆衛星協同觀測,實現更大范圍、更高精度甚至準實時監測全球范圍內的海面風場,更加精準地預警臺風,最大限度地避免臺風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捕風一號衛星試驗隊

            (責編:趙竹青、呂騫)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