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6sua3"></track>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 <menuitem id="6sua3"></menuitem>

    <progress id="6sua3"><bdo id="6sua3"></bdo></progress>
    <samp id="6sua3"></samp>

        1. <samp id="6sua3"></samp>

            “暖心夫妻檔”多次救助陌生人

            2019-06-05 09:52:09     來源:北青網

            在丈夫眼里,妻子幫助他人有愛心 在同事眼里,護士長陽光向上有激情

            “暖心夫妻檔”多次救助陌生人

            王婭妮、彭敏夫婦

            王婭妮(穿玫紅色衣服)和同事在峨眉山救人

            近日,武漢“暖心夫妻檔” 王婭妮、彭敏通過視頻連線聯手救人的事跡獲得全國媒體和網友的關注。6月3日,記者再次采訪這對暖心夫妻,原來,王婭妮急救路人并非第一次。

            丈夫

            但凡有人需要急救

            她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

            “暖心夫妻檔”酷愛旅游。2014年,王婭妮一家三口在臺灣“漁人碼頭”景區遇到當地一位80多歲老人氣道被噎住,其家人正在對其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見老人心臟驟停、情況緊急,王婭妮建議其家人將老人從輪椅上抱下來,平放在地上,進行胸外按壓和心肺復蘇治療直到急救車到來,一家三口才離開。

            王婭妮的同事黃小程介紹,有一年全科室同事去峨眉山景區,大家等候乘坐纜車時遇到一位游客當場失去意識,王婭妮和幾位同事共同為游客施救,挽救了這名游客的生命。

            2017年,這對“暖心夫妻檔”帶著父母和孩子在珠海看望朋友,公交車上一名乘客突然倒地,家人在一旁驚慌失措,王婭妮急忙叫停公交車,將這名乘客攙扶下車。其家人介紹,這名乘客剛才在海邊摔了一跤,摔到了肋骨,王婭妮打電話告訴120急救人員,病人可能是氣胸引起的呼吸困難,他們一直等到急救車趕來。

            彭敏說:“每次乘坐火車,但凡列車員在廣播中尋找醫護人員,她都會沖在前頭。”

            一次次“耳濡目染”,丈夫彭敏深知妻子是一個有愛心、有能力救助他人的人,因此當他遇到患病的陌生人時,第一反應就是向妻子學習,盡量幫助別人。

            據了解,彭敏在一家醫藥公司工作,也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但急救技巧一直沒有用心學,“家里有位專業人士嘛,所以我有依賴心理。”彭敏說,當他看到患病司機不省人事,立刻撥通了妻子的微信視頻。王婭妮的“遠程急救指導”為司機贏得了搶救的黃金時間。

            有網友表示,“暖心夫妻檔”事件之所以引發廣泛熱議,其中一個原因是這對夫妻通過視頻連線救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實際上是一次現場急救的“互聯網+”,仿佛醫務人員親臨現場一樣。

            王婭妮、彭敏夫婦說:“通過互聯網進行現場急救指導,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領域,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牽頭,開通互聯網+急救的平臺和渠道,讓這種直觀的急救方式得到普及。”

            家人

            王婭妮兩次援非

            連續兩年沒能陪兒子過生日

            王婭妮是湖北省腫瘤醫院淋巴瘤內科護士長,記者在該院采訪時聽其同事提起,王婭妮曾兩度援非,均圓滿完成任務。

            2014年,王婭妮接受派遣,前往阿爾及利亞參與對阿醫療援助工作。那時,連續工作48小時是常態,她在疲憊與希望中堅持了下來。5個月后,她圓滿完成援助任務。回國后的第二年,由于工作能力出色,她再次踏上了“援阿”之旅,展開6個月的醫療援助生活。

            “援非的時光有苦也有甜,和隊友們互相支撐,給與了這段經歷非凡的意義。遺憾的是,連續兩年沒能陪兒子過生日,我心里始終虧欠。”王婭妮說。

            援非的第一年,身處國外的她,第一次無法陪伴7歲的兒子過生日,醫療隊的伙伴們看出了她的心事,悄悄準備了一幅巨大的、3只企鵝的畫作,送給王婭妮的兒子當禮物。看到畫作的那一刻,王婭妮嚎啕大哭,對兒子的思念再也無法抑制。大家鼓勵她把畫作拍成小視頻,并在鏡頭里大聲表達對兒子的愛,情緒激動的王婭妮錄制了3天才完成視頻。現在想起這些經歷,她仍然會眼泛淚花。

            同事

            帶領科室打造“陽光團隊”

            獲得病人信賴

            淋巴瘤內科護士張淼拍攝了“暖心夫妻檔”直播救人,張淼說:“我當時沒有多想,只是感覺心靈被觸動了,一段手機視頻通話竟可以挽救一個生命!”

            張淼說,由于該醫院的患者病種特殊,平常難免會有患者心情不佳的時候,科室同事遇到“難招呼”的患者也會抱怨,但王婭妮總說:“沒事沒事,換位思考一下就好了。”

            “護士長總是陽光向上,當我們工作累了不想說話的時候,她仍舊充滿激情、斗志滿滿。”該科室護士胡璐說,王婭妮帶領整個科室成為“陽光團隊”,大家用積極的心態面對病人和工作。

            不久前,有一位病人手臂帶著靜脈留置管出院,但由于沒有遵醫囑,導致手臂形成血栓。病人情緒不好,抱怨是當時操作的護士沒有處理好,王婭妮在微信中耐心勸說病人第二天來醫院就診,并積極聯系治療靜脈血栓的專家,將一起醫患矛盾消滅在了萌芽階段。

            由于化療藥物輸注,腫瘤病人會留置PICC導管及輸液管,為了能夠方便出院帶管病人發現問題及時與科室聯系,該科室建立了微信群,定期進行健康知識講解,不管多晚只要病人有需求和疑問,王婭妮總是耐心細致進行解答。

            胡璐說:“護士長還是一個很細心的人,她會留意哪些病人是沒有家屬陪伴的,叮囑我們值夜班時要多加關注這些病人,就餐時間我們要引導食堂阿姨將菜單送到這些病人床前去。”

            張淼介紹,曾有一位癌癥病人在該科室住院多年,臨終前,他給王婭妮發微信說,“請你們在某間病房給我留一張床位,我想在你們的陪伴下離開人間。”這位病人離世時走得十分安詳,其家人對該科室醫護人員說,“謝謝你們對他的悉心照顧,他才會這么信任、依賴你們。”

            文/記者黃琪 通訊員羅俊華 王芳

            圖/記者柯志剛

            科技新聞傳播、科技知識普及 - 中國科技新聞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kjxw001)及微博(中國科技新聞網)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免責聲明

            中國科技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推薦閱讀
            已加載全部內容
            點擊加載更多
            www.97sese.com.